杨画廊乔迁 喜迎孔令楠“水上书”
一直到新空间新展览开幕的前一天,杨画廊三里屯空间的最后一个展览“盲区”才撤展。如此紧锣密鼓的安排,再次证明了杨画廊工作的高效。虽然省去了高调宣布进驻798艺术区的开幕环节,但5月19日如期而至孔令楠的“水上书”便足以说明杨画廊早已胸有成竹,准备就绪,就像他们新闻稿上所写的“在某种意义上的一个新开始”。
尽管在展览开幕前就已经和孔令楠聊过她的新作,但是当直接面对她的作品时,脑中仍会浮现很多疑问,比如为什么用暗红色渐变替代了原来纯黑的背景?比如技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已是二度举办个展的孔令楠被问及这次展览的感受时,用了“辛苦”二字来形容,“赶上画廊搬家、装修,昨天上午才开始布展”。并且由于初次尝试的装置作品涉及到各种材质间发生的物理反应,遇到许多不可预知的困难:蜡烛与铜片的距离、铜片的大小、酒精的多少,影像的拍摄等问题。不过,即使再折腾,创作过程带来的兴奋感也远大于艰辛,她表示还没有过足瘾,仍旧会继续尝试装置。但最后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改用了影像的方式展示这件名为《我们走向荒原,却依然看得见火焰》的作品。但在现场,众多观众反馈的信息是:装置不像她的作品。对此,孔令楠的回答是“如果把装置做得跟画一样那有什么意思呢?我不想我的装置来依附我的绘画体系。”
尽管以火为媒介的装置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但“荧光油画”《姑射山》和《迷阳迷阳》系列仍旧是此次个展的主角。不同于去年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二十八宿”系列中出现的丰富元素,此次展出的新作中不再呈现多余的人物和景观,以荧光线条为基本元素勾勒大山大水,看似平淡得乏善可陈,但里面却不动声色地设置了两个渺小的人,姿态暧昧而模糊,或打斗或欢爱,或喜悦或悲哀,纯粹的客观世界和带有世俗情感的东西纠缠在一个空间里。经过一年的潜心探索,孔令楠越发认识到“没有透视关系的线更适合中国式山水的情景”。除了题材上有所突破外,她用“可以让画面显得更有厚度感的渐变红色”取代了过去的纯黑冷峻,并首次出现了植物的元素。当然,在带来新鲜题材的同时、在熟练掌握“荧光”技法的基础上、在逐渐习惯这个神秘的视觉密码时,我们更期待在下一次的展览中看到孔令楠不一样的突破。
尽管以火为媒介的装置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但“荧光油画”《姑射山》和《迷阳迷阳》系列仍旧是此次个展的主角。不同于去年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二十八宿”系列中出现的丰富元素,此次展出的新作中不再呈现多余的人物和景观,以荧光线条为基本元素勾勒大山大水,看似平淡得乏善可陈,但里面却不动声色地设置了两个渺小的人,姿态暧昧而模糊,或打斗或欢爱,或喜悦或悲哀,纯粹的客观世界和带有世俗情感的东西纠缠在一个空间里。经过一年的潜心探索,孔令楠越发认识到“没有透视关系的线更适合中国式山水的情景”。除了题材上有所突破外,她用“可以让画面显得更有厚度感的渐变红色”取代了过去的纯黑冷峻,并首次出现了植物的元素。当然,在带来新鲜题材的同时、在熟练掌握“荧光”技法的基础上、在逐渐习惯这个神秘的视觉密码时,我们更期待在下一次的展览中看到孔令楠不一样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