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辈人的两种“过滤”,两代人的不同“孤独”

作者:廖冬云 来源: hiart.cn 2013年5月19日 资讯展览
在挖掘新人上,空白空间表现出了一贯地给力。在被称为“国际博物馆”日的5月18日,空白空间一并推出了四个个展,一层展厅分别是王强的“林中路”、刘任和张如怡的两个个展单元组成的“过滤”,以及二层展厅高露迪个展“GU DU”。除王强、刘任外,其他两位艺术家均是首次与空白空间进行个展合作。
1983年出生的刘任和1985年生于的张如怡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此次展览呈现的主要是他们二人在草场地驻地期间的创作,不同的创作面貌和工作方式有着同一个主题——“过滤”。刘任擅长通过材料、信息源加工以处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试图去展开对时间和生命的探讨,他选用的创作材料日常且简单,比如说食盐、卫生纸。张如怡带来的则是非常精细的纸上以及油画板上作品,通过一笔一划的重复而繁杂的描绘,艺术家的个人情绪慢慢地得到消解。

另一侧展厅,1971年出生于北京,本科、硕士相继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的王强带来了2011年上一次个展“爱神旅店”之后的最新架上绘画作品。王强表示在图像的选择上他倾向于跟记忆相关的,能够打动自己的,而在画面上他希望能够用极少的色彩去表达更多的内容,近期则试图做一些“抽象绘画之后有关写实的探讨”。因为创作工序的缘故,王强属于创作很慢的那一类,展出的十件作品涵盖了多种题材,其中唯一的一件有人物出场的作品肖像还被处理成了马赛克。“我想,不是具体的人的话,就表示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这种感受。”在画面中,王强着力去表达一种发自于内心的紧张感和孤独感,在他看来,这种感觉虽然是因为某个具体的事件而引起的,看似跟个人无关联,却又是生活于这个社会上的人的一种普遍感受。

而同样以“孤独”为主题进行创作的高露迪则是一位1990年出生于河南,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大四学生。高露迪对“孤独”的探讨颇为有趣,通过在百度上分别搜索“孤独、GU DU、Loneliness”,再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能反映自己所理解的“孤独”感受的图片进行创作,三个词汇各七张图片组成了这次展览的21件作品。虽然对这么年轻的面孔站出来谈论“孤独”感到有那么一丝讶异,不过,这一句回答也许能够解释这种动机:“孤独是我整个大学生涯的状态,我从大一就开始租工作室画画,加上独生子、军人家庭的出身,这个词很容易就跳到了我脑子里。”而在这个毕业的季节,高露迪很庆幸能够以这样一场个展宣告自己的毕业。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