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三度合作策展人朱朱 推出80后群体叙事方式
10月17日,蜂巢最新群展“编辑景观:媒介化之后的个体与工作方式”开幕,艺术家及策展人朱朱、画廊负责人夏季风合影
10月17日,劳模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又一次大型群展“编辑景观:媒介化之后的个体与工作方式”正式开幕。展览由朱朱策划,选取十七位日渐重要与成熟的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参加:蔡东东、程然、高磊、郭鸿蔚、郝量、冷广敏、李燎、李明、李姝睿、林科、刘月、倪有鱼、钱佳华、塔可、杨心广、臧坤坤、张鼎,籍以在开放性的框架内考察观念艺术和新媒体得到普遍运用之后,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创作的多重走向。据了解,该展览共计呈现50余件作品,作品类型包括架上作品、雕塑、影像、装置等。
策展人朱朱 为媒体讲解每件作品
本次群展也是继“飞越对流层:新一代绘画备忘录”(2011年),“轻逸:一条线索与六张面孔”(2013年)之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再度联手策展人朱朱,意欲构建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叙事的又一重要项目。展览侧重探讨艺术家对信息、历史档案、虚拟现实、景观社会的个性处理方式,媒介化既是意指由互联网、数字技术等促成的图像与现实经验,及背后的艺术形态操控,也是意指数字技术成为前提之下,中国艺术家们对于波普以降的西方观念与手段的不断反刍。“编辑”在这样的艺术实践中可以视为一种基本的方法论,它以既沉浸又超然的立场,通过假想的逻辑征引各种视觉表征,链接流动的知识网络中的异质性元素,从中组构和转化个人文本,在弱化作者身份的同时强化了艺术系统中的自我定位,并且构成了社会参与性或互动性的实现。
李燎的《办公室-叶卡捷琳堡》呈现了工作日期间叶卡捷琳堡市长Yevgeny Roizman的空办公室。录像按规定拍摄整八小时,使用单一角度、几乎静止的镜头。除了录像部分,艺术家也呈现写给市长的信件。在申请获准拍摄的过程,李燎通过这封信件向市长解释了自己的计划。本作品是李燎正在实施的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拍摄不同城市的市长办公室,探索权威、在场与缺席的不同方面。
又一次大型改造展览空间
耗时近半月的布展时间,精心布置的展览空间与文本设置,都为在场观众提供了绝好的了解新一代80后艺术家群体的创作特征。据策展人朱朱所讲,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创作时的游戏心理与社会的参与性在不断地加强,他们的创作手法也更加的多元化。此次选择的十七位参展艺术家,经由一年多的筹备,在他们的身上更多的体现了当下年轻艺术家与作品之间的精神性,他们的创作更多的出发点是来自于自身的体验,所以在呈现的作品面貌上很难看到重复的内容。有类似高磊强迫症患者一般的严谨、冷酷手法,也有像林科无聊之极的“屏保一代”艺术家的创作方式等等。
本次展览中李明的个人项目呈现了五个通道的影像和呈线状排列的绘画,暗示着商品的流水线,展现这件作品(商品)的制造过程。视频1-4(《一次性打火机》)记录了打火机的生产过程;视频5(《361》)里呈现李明将购买的打火机砸在地上的情景,它们制造了一张画。这些富有节奏感的、呈现重复性动作的影像排列在打火机生产流水线的影像后,构成绘画《370》的“后台”。
环形的展示方式 依次呈现了艺术家林科近些年的创作
林科近些年创作的合集
程然重温了记忆中经典电影的作品《1971—2000》
杨心广近几年以影像为媒介的作品呈现
杨心广2015年年初在北京公社最新个展中展出的作品《剩余体积》
高磊 展出五件作品《A-712》、《系统-安全模式》、《L-70》、《R-312》、《滚》,以对称且沉郁的呈现方式营造出肃穆、安定、富有秩序感的氛围
以策展人朱朱的话来讲,高磊的作品集中的诠释了当今社会人中极具强迫症候群体
每一个锯条焊接而成的十字,连成整面墙
1981年生的艺术家刘月,现居上海,以摄影为媒介
甚少在北京露面的艺术家刘月,善于挖掘隐藏在简单表象之下的连环机关,以无限循环的方式深入到事物内里去研究它微观的部分。《认知研究-5》是关于影像中的图像与认知关系的探究:电视或者电影中翻拍的戏剧化场面在人的判断中总能左右人的认知,当戏剧化的瞬间成为被抽离的无意义片段,那么人的认知就很难如此直接的表述了。可能会更多的从个人经验中搜索和决断, 意识形态不由最终的戏剧化图像定义,瞬间的图像却凝固住了个人的记忆判断。
李姝睿凝结了“光”和“空间” ,将所有科技元素抽离进画面之中
来自上海艺术家钱佳华的作品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抽象艺术家钱佳华,在面对可被感知对象的时候,其试图呈现它们之间转换、递进的联系,体验创作过程与观看过程之间存在的偏差。她体察画面给予的暗示,同时让观者有迹可循。
藏坤坤试图剥离绘画的附加属性和具体意义,保留它们的“剪影”
藏坤坤 《镀金》 230×620cm 综合媒介 2013
藏坤坤 《容器》 250×145cm 布面油画 2014
郝量 《竹林中》 175×300cm 绢本重彩 2014
倪有鱼使用收集而成的旧照片,重新创作并赋予它们新的实质
手工感极强的质感,是倪有鱼作品的特质
倪有鱼 《凡人与神话》 53.8×31×6.5cm 综合材料 2015
倪有鱼说,“我想打发掉一点时间,做一把感性的尺。我希望有建筑师使用我做的尺……”
倪有鱼用老木手工制作的刻度尺,细致的刻度上面刻画着他最爱的星空与星座图式
郭鸿蔚将介于绘画与雕塑之间的创作,真假难辨的物件,包裹着现实的一种诗意
张鼎 《黑色物质-2》 112×120×42cm 玻璃、不锈钢板、钢板 2014
张鼎的艺术实践主要以个人项目的方式呈现,包括录像、装置、绘画和现场表演
杨心广除了雕塑与视频,还呈现了其装置作品
杨心广更多得在形式层面进行实践,探讨社会关注与视觉的物质化问题。“物”在他的作品中被情绪化而成为了独立的客体,作品中对于自然之物的非自然处理,是对自然状态的干涉,观者从自然之物自身中发掘出那些不为人知的面目,然后创作出与他们自身气质相符的形式加以干涉。
独立展出冷广敏作品的区域
冷光敏 《红色内部的弹簧》局部 150×20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5
冷光敏 《红色内部的弹簧》 150×20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5
二层展出80后艺术家塔可的摄影作品
蔡东东依据收藏多年的照片底片创作,以不同的方式利用图像符号本身具有的属性进行语义的联想、符号的嫁接、直觉的诱导、视觉的扰乱与媒介的位移,从而模糊图像的触觉性体验与认知体验之间的界限,创作了脱离指向关系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