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翔宇“虚线II” 图片无法满足你对他的认识
由橄榄油涂抹后的一整面墙,时不时能闻到空气中飘散着植物的清香
10月24日,何翔宇在空白空间北京的第四回个展“虚线II”正式开幕。自2011年与何翔宇的合作第一个展览“椅子上的人”至今,空白空间对于何翔宇的关注可谓不遗余力。从近几年“计划”系列的作品之后,图像化的味觉转译成为了近两年何翔宇新的方向——“口腔计划”。继去年在空白空间“虚线”个展后,延续去年的展览主题“虚线II”,比起以往更为图像化的呈现方式,此次最新个展里的作品明显更注重空间关系,以及作品创作的过程展示。
《橄榄油—开始的只是序曲》 尺寸可变 橄榄油、铅笔 2014-2015
《橄榄油—开始的只是序曲》局部 尺寸可变 橄榄油、铅笔 2014-2015
《铜(鞋盒)》 58.3×43.2×35.8cm 铜 2015
《铜(鞋盒)》局部 58.3×43.2×35.8cm 铜 2015
进入展厅厚重的门 犹如进入展览空间的一个开始
在此次最新的个展中,我们看不见庞然大物的作品体量,更多的空间留给的是观众的想象。从体验出发,到物自身形式转换后的语言中,生活中许多无价值的过程又一次被放大。就在这可感不可见的空间里,何翔宇居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18号华彩国际公寓1-1-1603里的大门,真实被拆卸下来后放置展厅之中,它无形中给艺术家的生活带来了一种危机感。墙上的打印出来的窗帘、睡衣与床单的展品与被拆卸下来的大门相互对应着的何翔宇真实的家,并形成一组透视关系。
《直线 15-1》 23×31cm×15 纸上无酸油性笔 2015
《Lemon Flavored》 40×30cm 布面丙烯、铅笔和丝网印刷
65×46cm 纸上水彩
70×63cm 塑料、棉纸
2015
抹茶系列 喷墨打印、无酸油性笔 2015
进入展厅,犹如打开一扇罗生门,感受作为“物”的作品与观众面对面进行对话
《无尽的副本》 68×68×1.5cm 镜子 三个版本 2015
基于触觉的体验,展览将感观以多种视觉形态重现,提供进入感知的另一种秩序。展览在不同尺寸的空间中,以材质的递进不断提供体验与互动。在遭遇到被动接受的过程中,何翔宇重新考量充满与空置、实在与不稳定、依赖与相斥的关系。这也是近些年何翔宇从个人思考和视觉主导世界的疑问出发,提示了自然和人造材料间难以预期的联系。
这扇真实从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18号华彩国际公寓1-1-1603取下的门 以展览之名,合理的存在于展厅之中
《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18号华彩国际公寓1-1-1603》 211.5×116×20cm 铁、钢筋、木头、塑料 2015
墙上展示的是家里的棉被与艺术家的睡衣
《正确的时间》 26×26×4.3cm×2 钟 2015
《Lemon Flavored.B-0501》 40×30cm 布面丙烯、铅笔和丝网印刷 2015
展厅的序曲是由一件15×8米大小的墙面开始,沿着设定好的长宽比例,往墙面上一层层的涂抹橄榄油,沁入墙面的橄榄油也在一遍遍的越过既定的范围。从视觉的角度去看,这面墙就好像陷进去一样,空气中时不时会传来植物的香气。就好像一个人长期处于封闭空间之中时,人的感官有可能慢慢变得敏感起来,尤其对触觉与味蕾的感知,就会变得越发的细腻起来。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走进何翔宇的“虚线”空间,这种虚与实的状态里,就会开始进行脑补,构建出一种真实与虚拟的味觉感受:仿佛置身于一层层的橄榄油之中,侵泡在抹茶里,分泌出的柠檬酸不断地使口中的液体往下咽。这种感受也正如何翔宇在采访中所讲到的:“希望将整个空间压缩成一件作品,观众个人在空间里的行走与感官感受,其实要大于一件作品的意义。”
《未知的重力》 200×200×6cm×40 棉花、亚麻布 3个版本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