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倒叙的美术史”为题 亿利艺术馆涉足当代艺术

“倒叙的美术史: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种线索”展览现场

“倒叙的美术史: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种线索”展览现场
9月12日,亿利艺术馆开幕了由吴鸿策划的“倒叙的美术史: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种线索”,集聚34位中国当代艺术中标志性艺术家,作品区别于艺术家所呈现的惯常作品风格,草稿、小幅作品及涂鸦之作成为本次展览作品的特征。“倒叙的美术史: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种线索”也是亿利艺术馆“创世纪:裂变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系列展的开始,亿利艺术馆希望借此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的讨论范畴,提供平台及交流机会。

策展人吴鸿

嘉宾合影
亿利艺术馆由半公益化企业亿利资源集团2013年出资创办,所选地址便是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的旧址,创立伊始,亿利艺术馆便将中心放在了自然生态、文化生态、艺术生态相互结合的发展上,而“创世纪:裂变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系列展则是来源于亿利资源集团不久前进行的库布齐沙漠治理项目,吴鸿表示,在库布齐沙漠项目中,从人的生存处境想到了当代艺术在中国当下的处境,而艺术馆希望切入当代艺术的态度令这一展览变得可行。

方力钧 《2015夏》 71.4x40.5cm 2015

庞茂琨 《No11.》 28x20cm 2013

苏新平 《擦笔画》 2012-2014
陈亚峰、邓箭今、丁乙、范勃、方力钧、管怀宾、何多苓、井士剑、李津、李路明、马六明、毛旭辉、毛焰、庞茂琨、庞永杰、邱光平、祁志龙、苏新平、尚杨、宋永红、王广义、王劲松、魏青吉、王易罡、 徐冰、薛松、伊德尔、岳敏君、杨茂源、杨少斌、袁晓舫、叶永青、赵能智、张晓刚等34位艺术家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所无法跳过的案例,而展览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构造了一个区别于正统艺术史的书写。

毛旭辉 《家长的历史之一》 27×40cm 1996

魏青吉 《日常生活的属性No.12》 78x55cm 2002

丁乙 《十示2004-B1》 35×50cm 2004
区别于艺术家被耳熟能详的成熟创作风格,由草稿、小作品和涂鸦作品组成的展览,呈现了我们所不熟知的艺术家创作的另一面,反应创作初心、非制作性成为展览的主旋律,吴鸿认为,这些在自由状态下创作的作品才是发自艺术家内心的,也更能引起共鸣。也正是这一独特的呈现方式,使得“裂变”能够以“倒叙”的方式诠释。出席展览开幕的王端廷也表示,艺术家非标识性的作品带来的是立体感和全方位的艺术家呈现。

毛焰 《托马斯·素描1号》61×46cm 纸上素描 2015

张晓刚 《永远•她安详的走了》 39.5×55cm 2009

李津 《中译英草图册》 19x28cm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