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健勇“编年史”东京画廊798上映 当水墨从平面走向空间
东京画廊曾健勇“编年史”展览现场
艺术家曾健勇用一件画在墙上的立体绘画来讲诉整个创作过程。
7月30日,艺术家曾健勇最新个展“编年史”在东京画廊开幕,作为已经非常知名的“新水墨”艺术家,本次展览在曾健勇过往创作的基础上,将水墨从单一的平面拓展到空间中呈现了一场“舞台剧”。在展览现场艺术家通过有“机物立体作品、现成品装置和其他综合性作品”营造了一个有着充分叙事的场景,一切元素包括雕塑又都透露着水墨和艺术家自身的气质,角色也在似曾相识,顺着展览路径观展,就如同走入艺术家的水墨画中游历一番,而水墨在这里已经不再只是被观看的对象,却成为述说者。
展览从一件小型铸铜雕塑开始 《从前的第一人称》29x8x6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5
《路过》 84x30x80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5
《大洪荒》宽12米 综合材料 2016
这是一个有着基督教传统背景的关于“编年史”的故事,来源于艺术家的家庭信仰,“大洪荒”、“启示录”、“复乐园”三幕视觉场景,艺术家表现了《圣经》中记载的一种“历史逻辑”,从世界和人类的起源、发展,到终结。“大洪荒”是终结也是开端。上帝毁灭了旧人类,创造了新人类, “编年史”由此开始。在“启示录”中,圣徒们最终获胜,灾难降临,巴比伦大城在一日之内土崩瓦解。上帝揭开第七封印,跟随龙和兽助纣为孽的罪人在末日审判中受到彻底毁灭的惩罚,“编年史”由此翻篇,美丽新世界再次显现。“复乐园”中,末日审判之后,历史再次轮回,完美之境重现,乐园失而复得,历史在这里得以永恒。
平面绘画同现成品的结合,也可算作是一次绘画的“出墙”。
《规训者》 36x27x144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6
故事在失而复得的乐园完结,有些东西则永远继续。这是一则宗教中关于人类“编年史”的故事,同时也是艺术家关于自身创作、思考和展览的一部自我“编年史”。作为2007年全国美展的工笔画金奖得主,从2007年起,曾健勇来自于对儿子童年观察和自身童年记忆叠加创作的“大队长”系列中极具代表性的男孩、女孩肖像便被大众所熟知。2011年这种基于个人经验的创作开始向社会性的内容和思考转变,这种思考被艺术家以宗教有关的主题加以表现,在2015年的个展“应许之地”中,“规训者”带有宗教审判意味的作品,源于圣经的人物形象,半身呈现骨骼解剖图的动物……都暗喻了心灵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荆棘之路。
《守望者》 40x32x190cm 聚氨酯 纸浆 松木 水墨上色 2016
《守望者》(局部)有着水墨流淌的痕迹。
《荒原上的地标》 98x48x188cm 聚氨酯 纸浆 松木 水墨上色 2016 (左)、《请叫我晨曦中的天使》 57x49x190cm 聚氨酯 纸浆 竹子 水墨上色 2016
《请叫我晨曦中的天使》(局部)
《荒原上的地标》(局部)可以清晰的看到宣纸的包裹与着色。
这一次展览延续了艺术家对宗教的表现和对社会的思考,所不同的是,艺术家将水墨从平面拓展至空间中,如艺术家所言“用水墨快速的占有了空间”,最便捷的方式便是将绘画中形象的立体化,于是艺术家开始创作“绘画雕塑”。但不同于传统雕塑在空间“雕”、和“塑”所用的对材料进行加减法,曾健勇用发泡胶代替画笔,在内部结构支撑的情况下,在空间中“画”出人物形象,并覆盖宣纸用国画颜料为其上色。所以在策展人盛葳看来,曾健勇创作的形象并不能被完全界定为雕塑,所以在展览前言中将其称为“有机立体作品”。这些作品不同于展厅另外的铸铜雕塑,而有着更强的手工感,同时也具有唯一性。
《约翰》 40x35x190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6
《启示》 150x55x260cm 聚氨酯 纸浆 松木 2016
《复乐园》600cmx600cm 综合材料 2016
《复乐园》(局部)
曾健勇将水墨在空间中的多重运用在策展人盛葳看来,对水墨艺术来说是具有革命性的启发意义。“新水墨从2008年起来到2013年进入瓶颈期,主要问题就在于新水墨还是停留在图像审美的创作上,而艺术的价值则在于生产新的知识和经验。曾健勇的本次展览突破了传统的材质,贴在墙上的“绘画”更像是壁画,而整个布展更像是舞台,水墨不再只是画框之内,画布之上的创作。这个突破也就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对水墨‘审美’的思维定式的改变,场景化的水墨作品中,我们首先要寻找的艺术家的表达,首要问题不再是美不美的问题。”虽然在策展人看来,艺术家作品中的美已经退居其后,但这次展览中的作品依然极具艺术家作品中的“清新”气质,在周末的798,东京画廊已经成为了另一处拍照胜地。
《复乐园》(局部)贴在墙上的水墨画被策展人称作“壁画”
展览将持续至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