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群展开幕,12位艺术家的工作室如何搬进乔空间?
9月8日下午四点,“工作室”群展在乔空间开幕,展览邀请了丁乙、贾蔼力、刘建华、刘韡、刘小东、毛焰、徐震、杨福东、严培明、曾梵志、张恩利、张晓刚等十二位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通过他们的镜头再现了他们各自工作室及工作状态。
乔空间外收藏家王津元、参展艺术家严培明、香港贝浩登画廊Joye
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Larys Frogier、收藏家王珺、收藏家陶律
在展厅入口处的墙上,是艺术家所写的关于工作室的印象,正如曾梵志所写,“哪怕外面的世界再纷扰,关上工作室的门,一切就都无关紧要了。这里只有我自己和我的作品,只跟我的心灵发生关系。”本次展览的组织者乔志兵介绍,而对于观众而言,通过观看艺术家的工作室,让其作品从神秘变得具体可感。
艺术家的工作室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展览最开始展出的是张恩利的空间绘画作品,在开幕前,他画了半天在墙上进行颜料的涂抹,并完成了这件作品,这是他对于“工作室”的表达;用脚手架、帆布搭个十平米的棚子,在里面画画,画完拆除,刘小东近年来在外面绘画居多,照片中的简易帐篷便是他的工作室;刘韡的“工作室”,除了照片和部分物件,还带来一块切割下来的“墙”;而接下来的《WHO'S》是杨福东2011年的作品,乔志兵介绍,这也是展览中唯一一件作品而非“工作室”。
张恩利 《空间绘画》 水性颜料 2016
刘小东 《青藏铁路》 80×120cm 喷墨打印 2007
展览现场刘韡的工作室
杨福东 《Who's》 166×116cm 摄影 | 黑白喷墨打印 2011
曾梵志近年喜看古画,并给自己工作室设计了一个可以像古人一样喝茶、发呆的庭院。他在群展中呈现的是自己将新作至于庭院中的状态,画框内外的风景各自在不同的时空流动、凝固。毛焰如实拍摄了工作室中平时的场景,可以看到有很多书、很多酒,还有一只在国外买的布娃娃。张晓刚的此次参展作品选择了自己三十年来在各地所使用过的工作室照片,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是一段关于当时的小故事,整个系列照片充满了时代的烙印。严培明的工作室照片是2007年的,后来装修之后,没有了原来的那种气氛,因此十分怀念。
曾梵志 《7月22日》 80×120cm 摄影喷墨打印 2016
毛焰 《画室即景之二》 110×75cm 喷墨打印 2016
张晓刚 《记忆的盒子》 尺寸可变 1982-2016
展览现场,严培明工作室照片
徐震的《<天下>作品制作常见问题汇总》源自在制作《天下》系列作品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他认为用这组作品参加展览,更能真实地展现工作室的工作状态;刘建华和贾蔼力则呈现了自己作品创作过程中的照片,分别是《白纸》系列作品和《未命名》;丁乙的工作室是展览中最大也是最小的作品:通过墙上开的一个洞,可以直接看到隔壁工作室的情景。
徐震 《<天下>作品制作常见问题汇总》 尺寸可变 照片,彩色打印 2016
刘建华 《白纸》 120×90×0.5cm 瓷 2012-2016
贾蔼力 《未命名》 180×240cm 摄影 2016
丁乙工作室
乔志兵表示,每年他都会花很多时间去艺术家的工作室,此次参展的艺术家的工作室他也都去过,并且觉得有趣。在最开始筹备“工作室”的展览之时,也有艺术家并不同意公开创作的状态和空间,但“艺术不应该只是对图像或物质的审美,通过工作室可以看出艺术家的追求和创造力,能打开我们的认知和对世界的了解。”展览将持续至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