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尹朝阳个展“在嵩山”于玉兰堂开幕
11月4日,尹朝阳“在嵩山”于玉兰堂开幕。
尹朝阳
作为70后最重要的艺术家中的一员,尹朝阳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作品的不断变化,从《青春远去》,到《失乐园》,从人物到风景,他完成的是自我不断向内的挖掘和生长。70后一代,生存在中国新旧社会的夹缝中,对旧世界的眷恋和抵触使他们重新认知自我,《青春远去》系列是艺术家对70后青春状态所给出的诠释,作品中的青年迷惘、幻灭,一代人的青春就在晦暗、朦胧的氛围中无处安放。这时的尹朝阳刚离开校园,居住在东郊偏僻的画室中,《青春远去》是九十年代末70后一代青春期状态抗议和呐喊的范本。
尹朝阳个展“在嵩山”
《佛像》系列之后尹朝阳开始将触角伸向传统与自身的关系中,尹朝阳在文章《寻找佛》中写道:“弱水三千,惟取一瓢,我心仪的永远是最朴素的那种。以此标准放大去看无限,成为立体就是永恒,如这千百尊佛被时间磨砺的结果就是风化。而风化引出了连篇浮想。有时候我们的思绪在佛身上停留,而思绪在洋车出的刹那所带有的惊艳我茫然几乎是人类唯一光彩夺目的瞬间。”
而在寻找佛的之后,寻找嵩山成为了尹朝阳2010年之后的选择。在此之前尹朝阳通常是在经历一段人物创作之后,开始绘制与风景有关的作品,如此反复。而2010年之后,尹朝阳步入嵩山,一晃七年,乐此不疲,七年不痒。
《寒林图》250×300cm+250×350cm+250×300cm 布面油画 2017
《寒林图》局部
尹朝阳自己也记不清出入嵩山多少次了,便捷的高铁使他来去自如,而对自然的重新认知成为了吸引他前来的根本原因。他笔下的嵩山有北宗风骨,巍峨高耸的山峰像一道天堑,在平地中突如其来的耸立于前。尹朝阳说,在自然中写生,艺术家成为了信息的接收器,所有信息在瞬间向人喷涌而来,复杂自然成为艺术家需要直接面对的事物。
《寒林图》局部
《寒林图》局部
因此他在大山中,搭台设架,将画室置于山谷之中。同时艺术家在面对自然的时候,也同样的在面对自我,这种面对可能是“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式的忘我,在自然面前将自我归置与一石一树,时间的绵延就此展开。这种面对也可以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自然托付于笔触,在对绘画性的苛求中,展现自然所赋予的一切。
《神迹》 118×73×46cm 石头、木头、铁 2017
《飞雪岩》 130×200cm 布面油画 2017
但归根到底尹朝阳是在不断的循环中超越自我,这位极具性情的艺术家,在他的自信中对黑暗世界投去冷酷的蔑视,并对所有已然存在,并即将出现的完美保持最大限度的尊重。他的创作具有钉子般的直接和准确,在饱和、鲜活的色彩中单刀直入,勇往直前。
《晚松》 130×200cm 布面油画 2017
漆澜评论尹朝阳时说:“在70后艺术家中,尹朝阳机敏而富有活力,并且具有超强的实现能力,脱颖而出——“没有被时代覆盖”,他坦言这是他的幸运。更大的侥幸是,他以“过路和尚”的状态介入传统中国画,相反具有更为敏锐的现场直觉和旺盛的创造力。他以现代的立场审视和选择传统资源,这与从传统出发寻求延续的方式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应该相信,艺术史是由点状经验连接而成,从来都青睐于那些果敢甚至莽撞的独行客,个性的突破最终扩展出新的艺术语义系统,于是,崭新的个性覆盖了陈旧的历史。”
尹朝阳个展“在嵩山”
展览将持续至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