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现实”桥舍画廊开幕,六位国际艺术家的非现实自我建构
作为艺术家的马克·罗斯科说,“我们要建立起另一个逻辑体系,从而在一个全新的范畴内建立起秩序。这就是我们用于确定最伟大的真实性的方法,而人们必须考虑到我们所处时代的这种方法,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

“背叛·现实——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开幕现场
11月25日,“背叛·现实——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在桥舍画廊开幕,展览邀请了包括西班牙著名当代艺术家安立奎·布里克曼,台湾艺术家王仁杰, 曾旅居日本的艺术家刘旭光、以及旅德国艺术家孙大力、以及年轻艺术家陈亮和安德生在内的六位艺术家,以群展的方式,展出了看似风格迥异的六位艺术家的二十余件油画、雕塑装置以及影响等综合材料作品。

安立奎·布里克曼 《黑色混乱》105×205cm 油画(钢网) 2011

安立奎·布里克曼 《黑色混乱》(细节)

安立奎·布里克曼 作品
这六位艺术家有着不同的文化文化背景,西班牙著名当代艺术家安立奎·布里克曼从1950年代开始自学成才,在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下,从具象走向抽象,把将绘画同诗歌结合。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用最最原始的语言,表现了精神的提升。安立奎在浅亮的背景上用网, 细丝, 与诗的结合, 将所有的情感与想法, 简简单单的沉积在这一片窗口上。并且他也开始使用如玻璃, 网子, 铁等等这些新的素材做为画版或画架,将油画与贫穷艺术结合, 从而在新材料的作用下,使作品出现了前所未有且独树一格的铁网油画与浮雕。

刘旭光《痕迹 14-7-29》 179x116cm 2014

刘旭光《痕迹 14-7-29》(细节)

刘旭光《大衍 I》200x205cm 1996

刘旭光《大衍 I》(细节)
目前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刘旭光,早年旅居日本,在东京艺术大学师从日本物派艺术家榎仓康二,收到物派对以物质与知觉以及空间关系的探索影响,刘旭光的作品中的精神一直延续着对物质世界与知觉世界的关系中自身与外界的关系的探索中。日本评论家清水敏男指出:“刘旭光使用了从古代甲骨文演化来的符号,…… 他将自己的创作思路始终归结在追朔自然与精神的大同之中”。刘旭光的艺术正是以对《易经》的研究为基点,以黄河文明为背景展开的。从孔夫子主张的“文质彬彬”到牛顿的质量理论,从宇宙生命体到人类文明的构成,都被纳入他思考的界域,他对文化符号的应用在更深层次上是对物质和精神关系诠释的结果。经他提炼概括出的具有中国文化意韵的“卜”,被赋予了超越时代的精神,既是从当代对远古文化的观照,也是以远古精神对现实的反思。

孙大力作品

孙大力《OT-2015》 120x100cm

孙大力作品
作为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的孙大力,早年毕业于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作品同样受到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有着强烈的形式感以及情感表达。台湾艺术家王仁杰早年旅居法国,画风转为抒情抽象,在东西方文化的跨度之下,他大量的作品虽取自西方抽象,但加入了大量的东方书写线条元素,并多取材自唐诗,从诗词中描绘出绘画意境,藉由画布表现内心情感,展现独特的美学世界。

安德生作品

安德生 蓝晒作品“手系列 ”

陈亮作品
在学术主持周爱民看来,这几位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及面貌各异,但却从在这一个相同点,那就是他们的绘画都回避了可见世界,皆在现实之外寻找真实的存在。他们的绘画或与远古的寓言及生命意识有关,或触及深渺的内在, 或在拒绝实在意义的绘画行动中释放精神性的冥想。“他们皆在另一个逻辑体系中实践着自己的艺术目标。” 同时,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六位艺术家又不同程度回应着时代的讯息。

陈亮作品
年轻艺术家陈亮和安德生,同样是抽象的表达表达,但不同于以上以为艺术家对历史和大时代的回应,更多的将情感转向对自我的观照,以及时代作用在“80后”一代身上的不确定性以及不稳定性。旅居德国的陈亮,受到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在其笔线和色块的叠加中,艺术家用源于本能的力量,感受身心的召唤,并自觉地寻找画面中确定和不确定的秩序感。清华美术学院毕业的安德生,更是经历了从写实绘画想抽象的转变,就像其画面中不断刷洗到书写在其上的作品和内容之后再重新写上源自自我本能的书写性语言一样,在对既定自我的不断否定和重新覆盖中,在画面中达到身心合一。
展览将持续至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