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青、潘汶汛、黄春风的艺术世界 开启现实的罗生门
5月16日,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15年第二个大展
到场艺术家潘汶汛、李青、黄春风(左四至左六)与画廊负责人夏季风(右一)、年轻策展人妮玛拉姆(左一)以及当场嘉宾吕澎(左二)、朱朱(左三)合影留念
5月16日,筹备了近一年之久的展览计划如约而至。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15年第二个大展由三位来自南方的艺术家个展组成——李青最新个展“大教堂”、艺术家“潘汶汛”同名个展、扶持青年艺术家“蜂巢·生成”项目第十一回展览“空荡荡:黄春风个展”。在三个独立空间中所呈现的艺术世界里,你找到了那道打破现实的“罗生门”了吗?这个答案也许只有来到现场的观众才有解答。
位于A厅的李青个展“大教堂” 作品与静逸的空间中所透露的仪式感既形象又充满着荒诞
打破纸本水墨的创作语言 潘汶汛带来2015年最新力作
黄春风“空荡荡”的个展现场 静逸的风景回应着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大教堂”题目引自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小说标题,相对应的作品《乡村教堂》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一件新作。在这件仪式感极强的作品面前,经由生存与消费过程的残留物与背后架上绘画上的仿西方教堂的建筑形象之间相互指涉的关系,仿佛在同时消解着残留物的衰败与物象的虚假繁荣。此次参展作品包括李青2012年至今的多组绘画、绘画装置、录像等媒介的创作。同时在C厅展示的中国当代水墨创作代表性艺术家之一的潘汶汛作品,首次展示了一批自己身边熟悉人物的肖像画。画面淡墨勾勒的小孩肖像,造型既简捷又饱满,特别是那些柔和而灵动的线条,既延续了早期创作中青绿敷彩,秀逸灵动的设色,又将观者与水墨人物中的距离感拉的更近了。继蜂巢青年艺术家推出冷光敏、李展之后的第十一位艺术家,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的黄春风的初次亮相,由策展人妮玛拉姆策划。黄春风此次展出的作品主要集中在2013年至今的多组油画。有趣的是,黄春风的作品大多基于二手的图像,亦或是反复徘徊在脑海中的风景再现。这种间接的方式使得艺术家与对象之间保持着一段巧妙的距离。这种距离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零度绘画”,一种直陈式的风景。通过凝视光、色彩和沟通,从而在冷静的叙述中获得全新的感知。
李青 《音乐课》 150×290cm×2 布面油画 2014-2015
李青 《音乐课》 150×290cm×2 布面油画 2014-2015
李青 《乡村教堂》 600×560×500cm 木、有机玻璃、金属、油彩 2014-2015
李青 《乡村教堂》局部 600×560×500cm 木、有机玻璃、金属、油彩 2014-2015
李青 《节日完了》综合材料 2012
对立面呈现的架上绘画 戏仿戈雅版画《战争的悲剧》
李青 《最后的主义—列宾“托尔斯泰犁田”之后》 158×234×63cm×2
布面油画、画框、油彩、亚克力、土、沥青在玻璃纤维上、木头 2013
李青 《最后的主义—列宾“托尔斯泰犁田”之后》 局部
李青 《人类伴侣》 100×55.5×24cm 综合材料 2015
李青 《人类伴侣》局部 100×55.5×24cm 综合材料 2015
艺术家李青与蜂巢的合作,最早要追溯到2008年还是伊比利亚时期所举办的展览“观念的笔记:中国当代绘画的局部叙述”开始。相较于七年前,仅是作为单一的架上观念作品形式到今天艺术家从架上绘画逐渐扩展到装置、摄影和录像等多种媒介尝试的过程里,又一次让我们更加立体的了解这位“老相识”近三年来的创作面貌。此次个展我们不单止于对李青早期“找茬”系列作品的印象,同样在物象之间相异又并列的关系中,我们再次看到艺术家为观众铺叙出熟悉的日常语境里,找到更加丰富的艺术存在的根据。这或许与艺术家的选择有关,无论是他借用生活中常见的电子游戏形式,并加入大众文化的图式符号,如政客明星、生活用品、日常情景和新闻报道等,他总喜欢给作品设置各种障碍和陷阱以及模棱两可语焉不详的词汇而不是一句完整无障碍的陈述。至于最终观众通过自身生活经验所得到的答案是否与艺术家本人一致,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在这场由艺术家占据主导的游戏规则里,他又一次实现了对自我观察的论述。基于以上论述的原点,我们就不难理解那一道道竖立在观众眼前的钢管存在的意义,作为架上绘画一部分的老式窗框它所起到的作用。它们就像一面镜子把观众潜在的经验调动起来,转换为图形认知的过程。只不过,在这个过程里介入的不止有图像本身,还有你的实践经验和生活常识。
李青 “邻窗”系列作品
李青 左:《邻窗·赌场》 150×107×11cm 木、有机玻璃、金属、油彩 2014
右:《邻窗·圣堂》 150×107×11cm 木、有机玻璃、金属、油彩 2014
李青 《镜窗·三岛的花园》 151×106×8cm 木、玻璃、亚克力镜面、金属、油彩 2014
李青 《纪念物·亚洲风景》 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13-2014
李青 《纪念物·亚洲风景》局部 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13-2014
从三个不同艺术家个案的角度出发,三个维度所呈现的作品面貌都是截然不同的。目前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的潘汶汛,则是以当代水墨的创作语言呈现在大家面前。正如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夏季风所言:“水墨画本身非常讲究抽象的审美和造像的笔法,两者都要兼具是非常具有难度的。然而在潘汶汛的创作中她不仅做到了,并且打破了传统水墨画的概念。从中也不难看出与中国美院早期艺术先驱林风眠的彩墨一脉相承的内在关联。”从潘汶汛2015年最新创作的作品中,透过纸本水墨设色的方式所勾勒出来的孩童肖像,观者不自觉的会被带入到一股宁静致远的抽象语言当中,这也许就是当代水墨语言的独特之处。正如艺术家潘汶汛自己所介绍的一样:“在今天作品出现的一些转变,也都不是刻意而为之的,很多事情就像是生命的福报,是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在这个过程里,需要的是慢慢的揉。将早期的作品运用的传统造像与壁画设色的技法渗透在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物之中。这种技法在唐代以前的壁画中会更多的看到,但是宋代以后,笔法设色的技法运用的已经非常稀少了。“说到自己与林风眠创作体系的差异时,潘汶汛强调到:“自己与林风眠的彩墨线索最大的不同则是自己的创作更多的偏向东方。”
潘汶汛 《麓》 60×6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5
潘汶汛 《碧云鹤》 220×15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5
潘汶汛 《飞花之狮》 107×17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5
潘汶汛 《飞花之狮》局部 107×17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5
潘汶汛 《予鹿》 238×9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5
潘汶汛 《予鹿》局部 238×9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5
潘汶汛 《采绿系列之焕烂》 96×6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5
接下来,生于1987年广东茂名的年轻艺术家黄春风的首个个展“空荡荡”,也在前两个个展的带动下,引来了不少嘉宾与媒体的注目。通过艺术家导师段建宇的推荐,得到此次展览机会的黄春风,多少会显得有些生疏,但在其作品包裹背后的场景里,我们所看到的是冷静叙述的画面语言,却让我们看到一颗安静的心。透过默写的方式,提取对海洋的印象;对散步在网络世界里的图像元素进行拆解,将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呈现出来;经由老渔民的父亲对海的描述,重新通过视觉语言来创作……这些来源于艺术家个人脑海中的风景,尝试着将绘画直观的情绪与观念抽离出来,还原至一种单纯的、空荡荡的状态。在这个过程里,观者所面对的画面则更为纯粹反应着艺术家意象中的世界,它以亲密的距离、光影所呈现出的感知,似乎也在开启着我们与内心的对话。
黄春风 左:《尽头1》 75×115cm 布面油画 2015
右:《尽头2》 75×115cm 布面油画 2015
黄春风 《吊灯的影子写生》 155×155cm 布面油画 2014
黄春风 《黑色写生1》 150×100cm 布面油画 2014
黄春风 《黑色写生2》 75×115cm 布面油画 2014
黄春风 《从晨到雾》 100×150cm×2 布面油画 2014
黄春风 《假皮沙发的空间练习》 多种尺寸 布面油画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