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晓春的2006-2018,01变量循环,where will we go?

作者:刘霞 2019年1月20日 资讯展览
华·美术馆“01 变量循环:缪晓春 2006-2018”开幕现场
华·美术馆“01 变量循环:缪晓春 2006-2018”开幕现场
缪晓春好多年没有做这么大型的展览了。在展厅的电梯里,是他最早那件作品《我会去哪儿》中的音频作品,伴随着电梯的上上下下无限循环播放,窜起了所有人对这个横跨12年的时间线索上的大型展览的好奇,也勾起了对艺术家缪晓春进一步了解的好奇。而当你看完展览之后,将更明白艺术家作品中这句话的更深层含义。
“01 变量循环:缪晓春 2006-2018”展览现场
“01 变量循环:缪晓春 2006-2018”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2019年1月19日,“01 变量循环:缪晓春 2006-2018”在深圳华·美术馆开幕,展览由华·美术馆主办,独立策展人李振华策划,是对艺术家缪晓春自2006年艺术创作的一次全面回顾。展览用整个华·美术馆三层展厅的空间展出了包括缪晓春近十二年用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的摄影、绘画、刺绣、雕塑等作品,其中包括从2017年开始持续创作的新作《陀螺舞》。
《从头再来》14'22
《从头再来》14'22"三维电脑动画 2008-2010
认识缪晓春,是从他那些通过电脑输出的架上作品开始的,所以在我的认知中,缪晓春一直都是一个新媒体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早的新媒体艺术家。而在这次展览中,才真正了解到作为艺术家的缪晓春,绘画以及新媒体创作一直都是同步的,或者说两种媒介在缪晓春这里都没有停滞,他们以一种互换的方式反复存在的。
《星期天的野餐》布面丙烯 300×400cm 2013
《星期天的野餐》布面丙烯 300×400cm 2013
《死亡胜利》400×400cm 布面丙烯 2015
《死亡胜利》400×400cm 布面丙烯 2015
展览标题中的01,是一种计算机语言,在计算机内部,无脉冲被描述为0,有脉冲被描述为1。用户看不到计算机内部所进行的持续电子脉冲,能看到的只是一些稳定的图片和字符。“变量循环”可以被看作是所有媒介之间的相互衍生的进程,这是基于缪晓春创作思考和细节的一个内观式展览,展览也将在可见与不可见的空间中进行转换。
用刺绣转化的电脑绘画
用刺绣转化的电脑绘画
细节
细节
缪晓春1999年从德卡塞尔美术学院毕业后回国指教中央美术学院摄影工作室,电脑和软件开始在他的作品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进而让他开始严肃考虑将电脑软件作为艺术的创作媒介。2005年开始的三年时间里,在望京的工作室里,三个助手和若干台家用电脑,缪晓春创作了第一个完全用电脑三维软件创作的艺术作品《虚拟最后审判》。在作品中,艺术家把米开朗基罗原来壁画中的四百多个人物置换成自己的三维模型,而从此,这个自我的形象便不断出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正如他在一篇自述说到的那样:“我突然有了‘四手’的感觉,利用三维软件,我可以创作出不算太大、但已经足够丰富的世界。”
缪晓春的2006-2018,01变量循环,where will we go?
缪晓春的2006-2018,01变量循环,where will we go?
如同中国最早一批当代艺术家中的每一个一样,缪晓春的艺术之路是从绘画开始的。虽然在他不断的求学过程中,对绘画以及自己的创作充满了疑惑,“每一下笔,无数的流拍风格,便随之而来”,但“绘画”始终是这些艺术家的底色。在缪晓春的创作中,新媒体对绘画以及传统艺术的影响,也一直是其关注的焦点之一。
《虚拟最后审判-正视图》 尺寸可变 艺术微喷 2006
《虚拟最后审判-正视图》 尺寸可变 艺术微喷 2006
缪晓春作品中的人物,每一个都有着艺术家自己的面孔
缪晓春作品中的人物,每一个都有着艺术家自己的面孔
从2007年开始,缪晓春创作了一批在电脑中模拟各种绘画的效果的作品,如数码油画《新雅典学院》、《帕纳苏斯山》等。模拟水墨效果的《北京手卷》和《坐天观井》水墨系列。作品的效果看上去似乎是手绘的,但它完全是在电脑中完成的,并没有在最后打印输出的作品上添加任何手工的成分。
缪晓春的2006-2018,01变量循环,where will we go?
用无数矢量线作的绘画,被缪晓春称为“绝对素描”
用无数矢量线作的绘画,被缪晓春称为“绝对素描”
除了用电脑模拟绘画作品,电脑对颜色的分类以及对颜色的处理,也成为缪晓春极为感兴趣的方面。“它们五彩斑斓,狂野异常,很有野兽派的味道”,他甚至为他们取名叫做“电脑野兽派” 。2010年缪晓春画了第一幅作品《堕落》,画面中的每一个人、每一块石头,都只是不同的色彩,是电脑软件在制作过程中,为区分不同物体而采用的标记方式。这个绘画也进一步将缪晓春的新媒体作品和绘画作品连接在了一起。通过电脑处理的各种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被缪晓春执念一般的又都画了一遍,越化越过硬,甚至越画越大,于是便有了我们在展览里看到的巨幅《死亡胜利》等等的作品。甚至模仿塞尚,对《圣维克多山》的反复描绘,缪晓春也在自己的绘画中对统一画面一而再的重复,从2013年开始,他又把2011, 2012年画的那些画重新又画了一遍。在缪晓春的的绘画作品中,除了对电脑处理过的色彩的迷恋,他还着迷于那些电脑刻字机的矢量线,从2010年到现在2015年,一直都是在看看怎样通过矢量线来做一些东西。在展览现场我们总恩那个看到一组一组作品中用总有一张是用矢量线画,他把它们命名为“绝对素描”。
2017年至今的新作《陀螺舞》
2017年至今的新作《陀螺舞》
《陀螺舞》雕塑
《陀螺舞》雕塑
《陀螺舞》细节
《陀螺舞》细节
这种不断在软件技术与传统艺术之间的转换,几乎构成了后来缪晓春创作的主体,在从2017年一直持续至今的创作《陀螺舞》中,缪晓春依然用自己的三维扫描文件,再借助网络的运动素材,将一些看似日常的,或者滑稽的动作不断叠加,最终配合以贝多芬交响曲,形成了有趣,甚至有些搞笑的影像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个同日常影像中不太一样的缪晓春的同时,艺术家对图像(image)、运动(move)、动态(motion)、动机(motive)的思考,借由影像、装置与雕塑在空间中的形态再次呈现的同事,也引申艺术家对存在与真实性持续探究。
《思想者》100×100cm 布面丙烯 2018
《思想者》100×100cm 布面丙烯 2018
缪晓春将它们命名为《陀螺舞》,对生活或者生命本身不断的旋转的状态,也不禁让我们会想到他最早的那件《我会去哪儿》,人类始终迷茫,尤其是在技术的发展将人类“掌控”的当下。我们到底要去哪儿?
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4月8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