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民营美术馆论坛 借鉴国外经验还是尴尬的缺席?
第三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现场
9月20日,第三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在银川当代美术馆举办,以“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制度建设与专业创新”为主题,论坛划分为“民营美术馆的定位与规划”、“民营美术馆在馆际方面的展示和交流”、“民营美术馆中的学术专业性及文创战略”三个板块进行讨论,在民营美术馆的制度规程、定位壁垒、学术交融等层面完成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和碰撞。
现场互动式提问及第一单元成果总结,左起卡佳·凯特琳、托马斯·柯兰、皮力、吕澎
在本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中,共邀请到了眼镜蛇现代艺术博物馆艺术总监卡佳•魏特琳、德国贝伦贝格银行艺术顾问及策展人托马斯•柯兰、香港M+美术馆高级策展人皮力、弗莱艺术馆博物馆馆长乔安•伯尼•丹兹克尔、龙美术馆馆长王薇、东京都现代美术馆馆长长谷川祐子、台北当代艺术馆馆长石瑞仁、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研究策展人李素琼、巴塞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巴托梅乌•马力、苏州诚品Viki Lulu House创始人陆蓉之等十位演讲嘉宾。
现场互动式提问及第二单元成果总结,左起王薇、长谷川祐子、乔安·伯尼·丹兹克尔、高鹏
在两天的论坛时间中,嘉宾以各自所在或曾经参与的美术馆个案为例,对藏品收藏、民营美术馆历史、多馆交流、美术馆与城市空间的关系、美术馆学术性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分享,在打开中国民营美术馆未来发展思路借鉴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偏颇。
现场互动式提问及第三单元成果总结,左起陆蓉之、李素琼、巴托梅乌·马力、王纯杰
在十位发言嘉宾中,真正属于中国大陆地区的民营美术馆发言人只有王薇一位,而在以“中国民营美术馆”为标榜的发展论坛中,面对已经拥有140余家民营美术馆、每年以10家速度增长的中国当下,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现状及整体特征并不足以体现。
西方及中国大陆以外的美术馆的发展模式及现状的确为正在起步的中国民营美术馆提供了丰富的发展模式及未来方向,然而这并不能成为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必然趋势,历史积淀、家族经营、学术思维等方面的缺失决定了中国民营美术馆需要以独特的方式形成各自的发展特色。
显然,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此时讨论国际性为时尚早,而更应该将关注点集中于如何加强美术馆自身底蕴的提升上,有着相似本土基础、在目前发展迅速的中国民营美术馆应是发展论坛的主角,相互之间的经验分享及力量联合在目前看来才是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