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东、展望、赵赵,如何融于南池子美术馆新展“文与匠”
4月10日,由崔灿灿在南池子美术馆策划的“文与匠”正式对外开放。展览共展出包括杨福东、展望、赵赵三位艺术家的雕塑、装置、影像以及架上绘画近20件作品。
本次展览主题“文与匠”所探讨的中国古代文人和匠人精神,与美术馆所处的传统园林互相呼应,也与三位艺术家不同角度的艺术实践得以契合。
在美术馆户外空间的园林中,艺术家展望6米高的新作《有限/无限1#》将首次对公众亮相,他早期代表性作品《假山石》,和传统的文人审美和精神生活的 “假山石”相比,来自于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不锈钢和制作理念。
古代文人的传统意趣与当代精密的匠人工艺,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融合。而在他的最新创作中,不同的材料、工艺和语言上的多样性探索,借用流体力学、数学算法、抽象哲学创作而出的无穷造型。如展览现场的《隐形》《引力》,以及影像作品《数字涅槃》。
艺术家赵赵的作品《绑在树干上的玉玦龙》,则来自更遥远的红山文化,“玉玦龙”作为中国最早的动物胚胎的雏形,成为红山文化中对于自然力量和体魄的羡慕。
不远处的几张“春笋”系列,又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古代文人之外的世界。与古代文人对竹子的审美和象征人格高尚、清雅脱俗的精神寄托不同,赵赵虽然沿用的咏物言志的传统,却更为歌颂“竹笋”在破土而出时顽强的生命力,在泥土中孕育的力量,不确定的生长的可能性。
在美术馆二层空间,仿照中国古代戏院的形式,打造了一个影片的放映空间。这是艺术家杨福东长46分钟的黑白影像作品《愚公移山》在北京的首映。艺术家借战国时期的神话故事,以黑白影像的美学风格,展开了对人性和不断变化的价值观的诗意反思,重新解读了这则有关毅力和信念的古代传说。
原有建筑的特色,和片中唯美和怀旧色调的中国古典神话故事所匹配。窗外的城市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变迁,而屋内的景致却像是定格于明清时代的瞬间。愚公如匠人一般的执念和持之以恒的劳动,在如今乏味和平庸的生活中,再次成为一则神话,成了匠人精神的写照。
从自然园林中挺拔的雕塑,到美术馆中营造的园林小景,再到怀旧与唯美并峙的诗意空间,展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延续至今的文人生活,共同探讨“工匠精神”在当下的价值。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