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裕空间开幕園山晴巳版画展,一笔一笔地描绘“致静谧的光”

“致静谧的光”在本裕空间开幕
3月23日,“致静谧的光”在本裕空间开幕,展览由中央美院教授广军担任学术主持,是園山晴巳集大成的一次展览,共展出了28件石版画作品。根据本裕空间独有的空间特点,展览将園山四个系列的作品按时间顺序分布在不同的楼层,四个时期的创作脉络得以清晰呈现。


園山晴巳导览作品
園山晴巳是日本战后涌现的第二代版画家代表。1950年園山生于日本福冈,1972年毕业于东京造型大学绘画系,1976年至1978年间,由日本文化厅外派至欧洲和美国等国家留学,主要研修版画技法。園山多年从事版画创作,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先后被美国、英国中国以及日本等美术馆收藏。

《封装胶带Ⅰ》石版画 E.A 50×71CM 1976

《封装胶带II》石版画 E.A 53×73CM 1978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園山主要借助胶带、绳子这两种相对平面化的物体间的有趣排列和互相穿插,来展示画面的二维空间的构成关系,明快单纯的色彩和逼真的物象,令人悦目。八十年代的后期,他渐渐摆脱了过去的那种恬静的风格,画面开始变得躁动,折射出園山性格中那种激昂、亢奋甚至有些迷狂的一面。进入九十年代不久,園山对自己作品的风格及主题产生了怀疑,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他不断地寻找着与自己内心相印的题材和形式。进入本世纪后,他选择描绘“白布”这样一种在他看来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材料,来展示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期许,并以《预兆》作为母题。就像園山反复说明的那样,这白布意味着我们生命中最为永恒的主题:“生与死”。《预兆》似乎在提醒我们不要虚掷光阴,同时也喻示着“人生难得,佛法难闻”。

《墨-A》 石版画 22/30 50×74CM 1982

《墨-B》 石版画 25/30 61×86CM 1982

《流溢-A》石版画 11/30 12/30 87.9×64.2CM 1989

園山始终在寻找物体的质感和版画自身的材质之间的相互诠释和转换关系。诚如大多数评论家说的那样,園山是一位技法型的艺术家,他通过油水分离的平版画技法,让作品表现出更为接近照相的材料气质,所有的色彩平静、内敛,互相融合成一个细腻的整体。作为一个当代写实主义版画家,他从来不采用照片感光的手法来直接制作,而是用最古老的手法,实实在在地用笔来一笔一笔地描绘,无论是画稿还是过版,都是一样,其实,版画在刻版制作和实际印制的过程中,受到限制的因素太多,难以想象如此丰富和细腻的调子以及这丰富的质感,是在版上细细雕凿而非画笔为之。

《预兆-E》石版画 30/30 44.8×44.8CM 2004

《预兆-N》石版画 13/30 66×74.5CM 2010

《预兆-O》石版画 12/45 25×36.2CM 2012
本裕空间期望通过“致静谧的光”,可以让尽可能多的人接触到園山晴巳的作品,为大众了解石版画、感受石版画的精髓提供更好的平台,也希望借此促进中日两国间石版画艺术的创作和交流。展览将持续至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