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艺美北京站 依展场而变化的灵活
艺美基金会联手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韩建交20周年特展“@what——中国艺术新一代”在经过近两个月的韩国艺术委员会美术馆展览后,5月30日巡展至北京艺美画廊。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策展人柳淳风、出资方SK集团代表孙英等出席了北京巡展的开幕式。
依然延续中国社会都市化进程迅速、信息时代日益发达的主题,以“@”作为当下时代最常见、也最具标志性的符号,在影响我们获取信息、扩散消息方式的同时,自然也会给艺术家的创作带来庞大的思考对象和表达语境。因此,在艺术家的选择上,具有崭新、陌生、多重可能性的观念成为展览所青睐的对象。
考虑到北京艺美画廊的空间布局,柳淳风并没有将韩国展览原封不动的复制过来,而是将参展艺术家进行了微调——以郭立军替代王卫,其余七位仍为徐冰、缪晓春、温凌、苑媛、李晖、宋易格和陈蔚;根据空间调整作品的呈现方式,在同一空间中保持作品各自气场的完整和独立后又不显局促和干扰,信息量与展览主题依然鲜活清晰。例如在韩国展览中专门以三面墙呈现温凌参加这次展览前后过程的《韩国之旅》,本次以更贴近漫画的形式微缩展示;郭立军带有镜面的作品置于相对的墙上,彼此呼应又可以相互观看;同一空间中的徐冰、李晖、苑瑗三位艺术家的作品根据观者的视角巧妙避开会进入其他作品视野的可能。由于威尼斯双年展即将开幕的原因,八位艺术家并没有全部到场,但温凌、李晖、宋易格还是出现在了现场。
考虑到北京艺美画廊的空间布局,柳淳风并没有将韩国展览原封不动的复制过来,而是将参展艺术家进行了微调——以郭立军替代王卫,其余七位仍为徐冰、缪晓春、温凌、苑媛、李晖、宋易格和陈蔚;根据空间调整作品的呈现方式,在同一空间中保持作品各自气场的完整和独立后又不显局促和干扰,信息量与展览主题依然鲜活清晰。例如在韩国展览中专门以三面墙呈现温凌参加这次展览前后过程的《韩国之旅》,本次以更贴近漫画的形式微缩展示;郭立军带有镜面的作品置于相对的墙上,彼此呼应又可以相互观看;同一空间中的徐冰、李晖、苑瑗三位艺术家的作品根据观者的视角巧妙避开会进入其他作品视野的可能。由于威尼斯双年展即将开幕的原因,八位艺术家并没有全部到场,但温凌、李晖、宋易格还是出现在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