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诗一样自由地活着 汤国个展“大江东去”南艺开幕

作者:曹丝玉 2015年6月26日 资讯展览
汤国在开幕时讲话
汤国在开幕时讲话
6月26日,“大江东去:汤国个展”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播放了“AMNUA艺术家影像志”《隐秘的线索:汤国》作为人们了解汤国最直接的文本,展览中那些绘画、摄影、装置、影像的作品,更像是汤国在他与传统并行的路上留下的证据和证明。当我面对这些作品的时候,我面对了汤国在古建、造纸以及绘画、文玩等等方面的深究、经历和感情。
即将步入汤国“大江东去”的现场
即将步入汤国“大江东去”的现场
这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吴亮为汤国写下一篇至真至深的文章,李小山问他写了多久,吴亮说他用了二十五年,从他们相识的那天开始。他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下了汤国的艺术和人生。他说:“让古代房舍从山水画中获得解脱,回到想象的日常起居,不再亦步亦趋地追随一代不如一代的文人趣味,即使汤国有时候也会被误认为新文人画家,他既不新异也不陈腐。在我看来,汤国似乎一直迷恋于历史亡灵的倾诉,他安静地聆听而不是激动地叫人围观;他确实喜欢历史碎片,并将之视为蒙太奇。”
此次展览的策划人郑闻在开幕时讲话
此次展览的策划人郑闻在开幕时讲话
余时英曾说,我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此次展览的策划人郑闻借这句话送给艺术家,他说:“汤国在哪里,江南就在哪里。”郑闻在文章中写道:“‘大江东去’既可看作是对于可见的自然之物(大江)某个瞬间动作的描述,也可看作是对于不可见的自然之力(东去)的一种显形。......汤国的艺术也牵扯出种种关系,比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集体主义记忆与个体精神活动、东方艺术精神与西方艺术形式、艺术本体与创作材料⋯⋯对这些结构间能动关系的思考,溢出了艺术本身的意义。正如汤国有关水的系列摄影所展示的,水与驱动水的力在瞬间凝滞。究竟将世界的主体视作“可见之自然”,还是“不可见之自然”,只能由观察者的意识与动机决定。“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上,汤国的作品写下了他亲历的古建修复,传统造纸等等有关的过往。上世纪80年代,汤国因为学习制造宣纸来到查济村,这里是皖南的一个古村落,在1999年的某天,他决定在这里买下一所房子,并亲自对其进行了改造和修葺,成为查济村的主人之一。这栋房子建于元末明初,汤国采用了本地的材料、本地的工匠按照他的想法进行修建,保持了房子原来的所有结构,包括天井、堂屋、厅堂等等。房屋的面积有280平米,加院子大概有两三亩。它被汤国称之为“澹园”。
展览现场,汤国搜集来的瓦砾残片,逐一进行了拍摄
展览现场,汤国搜集来的瓦砾残片,逐一进行了拍摄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汤国的绘画中,多卷云和建筑的残骸,这些纸张都是汤国自己亲自制的,不走山水中的线条,走建筑和文化记忆中的线条
汤国的绘画中,多卷云和建筑的残骸,这些纸张都是汤国自己亲自制的,不走山水中的线条,走建筑和文化记忆中的线条
汤国的作品中,也多用打印的照片进行拼贴,棺材和建筑碎片的结合,正是应对了他所讲述的那个故事背后的深意
汤国的作品中,也多用打印的照片进行拼贴,棺材和建筑碎片的结合,正是应对了他所讲述的那个故事背后的深意
此次“AMNUA艺术家影像志”《隐秘的线索:汤国》就是在这个村子拍摄的,汤国在夜晚的火堆旁讲述了一个和棺材有关的故事。查济村曾经有一个人,在死之前把自己的棺材漆得像艺术品一样,那时正值文革。他被埋葬几天之后,被人举报挖出棺材强行了火葬,这个荒谬的故事把个人的命运和集体的暴力集中在一口棺材上。展览中也出现了由破碎的建筑结构和棺材拼贴的作品,我想这其中的关怀和反思不仅仅针对了那个时代,还有交织在时代命运里文化的处境,人类精神的放逐。
“AMNUA艺术家影像志”《隐秘的线索:汤国》,汤国正在火堆旁讲故事
“AMNUA艺术家影像志”《隐秘的线索:汤国》,汤国正在火堆旁讲故事
汤国画中的建筑物的残余就在眼前,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过去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该如何安放,是每个知识分子都会面临的现实课题
汤国画中的建筑物的残余就在眼前,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过去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该如何安放,是每个知识分子都会面临的现实课题
汤国把这个修葺好的古宅当成了自己工作生活的居所,他现在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农村,他强调说“我不是来休闲的,我是专门把时间空出来做艺术工作的。”。汤国曾经热衷于对纸的研究,尤其是宣纸。他试图在传统的工艺中加入自己的理解,以改变传统宣纸的性能、颜色及材料本身的表现力。他曾经拜访过宣纸的源头——皖南宣城地区泾县小岭,那里有一个叫做张根季的造纸高人,汤国是唯一对他进行过深入采访的人。据汤国回忆,在那个造纸的现场中,深藏着一百多道工序,是古法制造的宣纸,非常高级。但是现在那个现场已经荡然无存,“此‘宣纸’非彼‘宣纸’了。无论什么纸,毕竟只是纸,重要的是你用它来表达什么。这之后,罗森伯格在泾县做的巨大的‘纸’,国人都没有看到,恐怕‘玩纸’是没有后来人了,那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绝唱了”,汤国在过去接受的采访中如是说。
展览现场,质感类似于拓片的绘画,出现了许多器物、建筑上的纹饰
展览现场,质感类似于拓片的绘画,出现了许多器物、建筑上的纹饰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汤国亲自制的纸张,发焦的质感,隐约可见的传统的图案
汤国亲自制的纸张,发焦的质感,隐约可见的传统的图案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汤国把纸浆泼洒在纸上,形成厚重的机理和质感,墨的运用和处理关照了宇宙的形态
汤国把纸浆泼洒在纸上,形成厚重的机理和质感,墨的运用和处理关照了宇宙的形态
被卷起的自制的宣纸,让人想要打开一览全面貌
被卷起的自制的宣纸,让人想要打开一览全面貌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汤国拍摄的照片,建筑残骸,和在水中嬉戏如鱼的人儿
汤国拍摄的照片,建筑残骸,和在水中嬉戏如鱼的人儿
定格动画,一件烧焦的枯枝在运动中构成人们对世界的想象,泛游湖面的小船,静谧的山间,亦或是随着传统文化的消失一去不复返的情怀
定格动画,一件烧焦的枯枝在运动中构成人们对世界的想象,泛游湖面的小船,静谧的山间,亦或是随着传统文化的消失一去不复返的情怀
汤国拍摄的战国髹柒耳杯在水中的漂动,视频装载在一个晚清民国的脸盆架上,诗意地将远古的记忆和当下的现场连接在一起
汤国拍摄的战国髹柒耳杯在水中的漂动,视频装载在一个晚清民国的脸盆架上,诗意地将远古的记忆和当下的现场连接在一起
这段时间在网络上疯狂转发的关于“智珠寺”的文章中,也有着汤国的身影。他参与了当时智珠寺里面板的修复,同样秉持着对传统坚定的信念,汤国在对面板进行修复的时候采用了传统的方法,用油灰作为粘合剂(由日本油桐树上的桐油、细砂、石灰等调拌而成),面板的背面填上细麻。所以当我在面对汤国的作品时,看到的的确不只是眼前的物,而是一个人的一生、自由的灵魂、诗性的生活。

展览持续到7月5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