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墨”艺术小组颖画廊第一回展 做水墨反思前沿最先锋
“冷墨”艺术小组作品展第一部分以“达摩克斯之剑 刺穿自身的边界”为题,前景为金京华的作品《一个永远有缺口的圆》
8月30日,由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胡伟老师的六位年轻研究生组成的“冷墨”艺术小组在颖画廊举行了其作品展的第一部分,以“达摩克斯之剑 刺穿自身的边界”为第一部分的主题,李飒、于洋、方志勇、金京华、孔妍、黄祺分别带来了各自探索和反思当代艺术与水墨艺术的实验成果。
成立于2013年8月,“冷墨”艺术小组凭借其上下届和经常交流的便利,组成了如今已有多次展览亮相的稳定小组。在设立之初,“冷墨”艺术小组还包括一位目前已前往德国深造的年轻艺术家李皓,不过在他们看来,不管创作还是展览,小组都能够以一个十分稳固的状态呈现。
虽然六位艺术家都是中国画专业出身,但在此次展览中呈现的作品却毫无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的影子,甚至水墨这一材料也隐去了身形,作品更多的是以装置的形式体现,李飒解释说,“冷墨”艺术小组成立的意义就在于探索水墨如何在当代艺术中传达、思考并反思实践水墨的未来,而很显然,水墨之所以能够延续并被当代艺术接纳还是在于其自身背后的一套精神系统,而非表面的水墨语言。于是,“冷墨”艺术小组将这一精神系统剖离水墨表面,放置在当代艺术语境之中,形成了本次展览的整体面貌。李飒的作品利用书籍、焚烧、焊接等方式改变了水墨内在的方向;于洋将水墨的自然秩序和人为秩序并置对比展现混杂性背后的反思;方志勇将日常纳入到水墨的思量之中;金京华的墨纸和铁丝在材质的张力中升华为精神力;孔妍探索的是对称性在平面凸起之后的可能性触感;黄褀则最大程度的隐藏水墨语言来展示可见性的限度。
孔妍的作品《分子料理之天地》探索的是对称性在平面凸起后的可能性触感
于洋反思了水墨呈现的自然秩序与人为秩序的混杂性,作品名为《无序与有序》
李飒的作品《最后之书》在空中的展现带来无形压迫感
作为水墨探索最前沿的艺术小组,“冷墨”的年轻艺术家毫不掩饰其大胆和冲劲,而这种当前看来极具实验性的尝试也正如他们在本次展览所使用的主题“达摩克斯之剑”——一把悬在自己头顶上的剑,既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求新。正因为如此,颖画廊总监汪颖选择与“冷墨”艺术小组合作,为年轻艺术家提供机会的同时,也为中国水墨艺术的未来预留一条通路。
黄褀的《境》将水墨的可见性隐藏到最极致
方志勇自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持续的创作来自于日常的感悟或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