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画构筑内心世界 索卡三位年轻艺术家同台上演“托物言志”
索卡北京推出三人展: 张英楠、池田光弘、王挺宇
4月22日,索卡艺术中心带来三位年轻艺术家张英楠、池田光弘、王挺宇的绘画作品,尽管每位艺术家有着不同的出生背景及成长经历,但其通过解决技术与表面形式的摸索与训练后构筑个体内心世界图像的方式却极为相似。
池田光弘 《场·肖像-罗马尼亚2号》 130×194cm 布面油画 2015
艺术家池田光弘来自日本,生于1978年,曾在北海道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并在东京武藏野艺术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这也让他的作品更加专注于环境、心理和哲学之间的关系。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源自他在2014年东欧八个月的游历中遇到的难民群,以“如何忆想和安慰他们的心”为出发点,池田光弘收集了旅途中的散落建筑木材,并形成了其作品的主体。“这些创作经由外在世界的体验,表达出现实世界与内在意识、想象世界之间的关系”,池田光弘希望将混乱转换为慰藉。
池田光弘 《场·肖像-比利时3号》 130.3×89.4cm 布面油画 2015、《场·肖像-比利时2号》 130.3×89.4cm 布面油画 2015
展览现场
生于1981年的张英楠来自北京,其作品早在七年前就曾被收藏家姚谦所收藏。张英楠的作品看似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却无法掩饰其中散发出的孤独与梳理感,在他看来,迅速发展的社会背后是人与人关系的疏远,人对手机网络的严重依赖背后是莫大的孤独与空虚。从这一认知出发,张英楠甚至对艺术圈内浮躁现象进行了隐喻,意在营造一个可以产生心理空间的视觉空间,引导观者慢慢观赏。
张英楠 《形态的表现方式》 100×80cm 布面油画 2011
张英楠 《早春》 250×200cm 布面油画 2016
张英楠 《尘封的心》 230×200cm 布面油画 2016
在王挺宇的作品中,星座的形象以及作为背景的地图版图让他展现出“制图师”般的状态。1981年出生于台北,毕业于东海大学艺术研究所,王挺宇在创作上使用了“堆高描线”,多种媒材辅以综合创作手法,让作品目眩神迷。这一多层平面交融所投影出来的画面其实并没有某种准确可言,然而独创般的视觉语汇却可以让观者很轻易的走进他的国度中,并同时感知王挺宇所希望传递的思想。
艺术家王挺宇在现场为观众解读星座命格
王挺宇 《钍骼之城》 200×169cm 压克力 金箔 银箔 画布 2017
王挺宇 《极向离明》 145×145cm 压克力 金箔 画布 2017
王挺宇 《银河地铁》 185×149cm 压克力 金箔 画布 2016
三位艺术家都属于潜心创作的人,并通过绘画这一传统图像诉说内心感受,尽管他们所选择的主题不同、寄托之物更是相差甚远,但其强烈希望表达内心的欲望却丝毫没有被遮掩,借助各自的所感所知,并加以运用,不得不说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