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虚实之间的春游 没顶画廊周子曦“春游小岗”
9月6日,没顶画廊展出周子曦个展“春游小岗”,展览从一篇地方志中展开,展出多件绘画作品。
没顶画廊展出周子曦个展“春游小岗”
没顶画廊“春游小岗”现场
地名小岗山,与革命老区“井冈山”及土地改革发起地的安徽“小岗村”存在着读音上的关联性。在看似正确且官方口径的地方志的文字描述中,透露着对小岗石窟的虚构,“位于中原腹地某省”,并未明确指出这一场春游的所在。而“其意态形制,迥异于我国已发现的所有石窟群。小岗石窟奇特的艺术风格,虽经研究人员多番查证,其渊源目前仍不可考”,在石窟造像上绝对差异和不可考在看似正确中营造中某种虚假的不安。
小岗山介绍
《春游》 200×300cm 布面油画 2014
《春水岸边》80×100cm 布面油画 2014、《小岗山上的树》80×100cm 布面油画 2015
这种怀疑在图像中获得了应证。在看似写生的风景之中,所谓“石窟造像”却有着典型的革命题材人物形象,被缚或是在不见枷锁之下的垂头姿态,石窟形成某种缝隙,不再是佛像依山的遮挡物,而是产生一种不可见的挤压,画面中的有些形象令人不由得与文革时代“被批判者”的形象产生关联,石窟造像,在周子曦的臆想和虚构中,其宗教经典的意义被改写,背后隐藏着对政治图像乃至过往政治语境的追问。
《小岗石窟015》120×160cm 布面油画 2014
《小岗石窟014》120×160cm 布面油画 2014
周子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文学转向于绘画,从早期九十年代的《网格风景》、《通天塔》到2005年的《幸福生活》系列,其作品的主题和风格越来越多元化。而在其2008年的展览中,以“中国1946~1949”为题,就将大量的历史符号引入画中。或许,是由于文学背景,历史与现实的叠加手法是其绘画中一直延续的创作方式。共产主义式的图像,也成为他笔下的元素,被以不同的方式重建。
而周子曦对于历史的关注,也指向并非是一种被遗忘的记忆,或是在信息量冲击稀释甚至年轻人不甚熟知的当下,在他看来,历史与现实更像是在某种情境下的荒诞共存。他恰恰通过虚构了依托在现实风景中的石窟,以真实和虚假与历史和现实相对,而其中对于共产主义式美学的兴趣,又带有那一辈人的历史记忆。
而周子曦对于历史的关注,也指向并非是一种被遗忘的记忆,或是在信息量冲击稀释甚至年轻人不甚熟知的当下,在他看来,历史与现实更像是在某种情境下的荒诞共存。他恰恰通过虚构了依托在现实风景中的石窟,以真实和虚假与历史和现实相对,而其中对于共产主义式美学的兴趣,又带有那一辈人的历史记忆。
没顶画廊“春游小岗”现场
周子曦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从文学转向绘画,早期就与比翼艺术中心有过多次展览合作,作为徐震多年旧友,这次与没顶画廊的合作以展览的形式呈现了其近年的创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