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为“普通读者”杨画廊开幕 当一个视觉工作者遇到书籍

作者:刘霞 2016年9月10日 资讯展览
艺术家董大为
艺术家董大为
9月10日,董大为最新个展“普通读者”在杨画廊开幕,这是杨画廊迁址之后的首次艺术家个展,崭新的空间也呈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往的“崭新”的董大为。没有了马克笔在画布上的排列与交融,除一件装置作品中延续了对粉笔粉尘的运用之外,本次展览展出的是艺术家的观念艺术,其中包括装置、影像、版画以及诗文。
杨画廊 董大为个展“普通读者”展览现场
杨画廊 董大为个展“普通读者”展览现场
借助Google搜索写成的诗、用霓虹灯管拼写的关于光的句子、一堆书码放而来的关于观念、形式乃至于色彩的表达、为书中角色建造的房子,以及对书本的视觉化解读,本次展览的所有作品都围绕着书籍、语言和文学展开,就连展览名称“普通读者”也来自于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的一个词语。作为一个热爱书籍的普通读者,董大为在图书馆中、在阅读中有着丰富的实践,但作为一个深受极简主义与观念主义影响的艺术家,董大为从书中获取的,又绝非文本和思想那么简单。
《我的孤独是一个电磁炉》 40×30cm×2 书、电磁炉 2016
《我的孤独是一个电磁炉》 40×30cm×2 书、电磁炉 2016
《双双声》 51×26×33cm 标识牌 镜子 2011
《双双声》 51×26×33cm 标识牌 镜子 2011
在董大为看来:观念艺术中有两点是非常核心的,一是利用现成品和日常品或者是不在艺术范畴的东西来如何看待艺术,并通过一些形式转化,成为一种艺术的语言;后来的观念艺术则进一步成为语言化的,语言的能指、被指和语言的悖论,或者是语言和图像之间的关系。出于自身对语言的兴趣,在本次展出的作品中,董大为糅杂了经典观念艺术的这两种方法,将语言的载体——文本、作为物品的书籍、以及书的形式和排版进行了同语言本体之间的互文或转换,呈现了对经典观念艺术的回应。
《你我他的诗 by Google》52P 诗集 2012-2016
《你我他的诗 by Google》52P 诗集 2012-2016
艺术家自己设计并制作了展台展示这本由google“写”成的诗
艺术家自己设计并制作了展台展示这本由google“写”成的诗
《从光中分辨光》 130×240cm 霓虹灯管 2013
《从光中分辨光》 130×240cm 霓虹灯管 2013
在作品和《从光中分辨光》两件作品中,文字在通过一定形式的的编辑和形式化后,成为艺术作品本身中,回应了艺术家对观念艺术语言化观点的诠释。在《你我他的诗》中,艺术家将通过Google搜索引擎对输入主语你、我、他之后主动推送的搜索选项,在内容和行文形式上进行选择后,拼贴了这些最终呈现的具有诗意的文字。《从光中分辨光》则是将语言和呈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通过“艺化”的文本形式之间表现。艺术家认为,物之所以能被看到是因为有光,而光本身又是一种物质,在爱尔兰诗人的一首诗中,选取了一句在有光和观看的诗句,用霓虹灯管的方式将其呈现在展厅的墙面,让内容和介质完美契合。
《变形记》书、喷绘版画 19×12cm,130p 2011,88×120cm×4 2016
《变形记》书、喷绘版画 19×12cm,130p 2011,88×120cm×4 2016
《绘画史中的道路》  70×50cm×4 2016
《绘画史中的道路》  70×50cm×4 2016
《绘画史中的道路》 17.5×12cm,130p  2011
《绘画史中的道路》 17.5×12cm,130p  2011
在《变形记》和《绘画史中的道路》两件作品中,艺术家更多的是对承载文字的书籍的排版进行了视觉化的转译。《变形记》将一本书中的文字从字母A到Z根据数据化处理,用RGB系统的色彩配置进行替换,从而让一本文字的书籍成为一本完全视觉化的作品。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借助图片软件,艺术家制作了一套文字和色彩、形式之间的翻译密码,熟练掌握便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互译。《绘画史中的道路》则是对法语书籍排版中的空隙通过线条链接,最终去掉文字还只留下了作为形式的线条,来提醒创作者和观看者在这一页中的情绪和内容。而这种最终只留下了纵横交错的线条的“绘画史”的书籍中,也包含了艺术家从2011年开始创作起边对自身艺术出路的寻找。
《革命》 20×58×17cm  装置、书  2016
《革命》 20×58×17cm  装置、书  2016
《百年孤独》 25×93×17cm 装置、书 2013-2016
《百年孤独》 25×93×17cm 装置、书 2013-2016
《我的黄书架》 尺寸可变 装置 书 2012-2016
《我的黄书架》 尺寸可变 装置 书 2012-2016
《我的黄书架》(细节)
《我的黄书架》(细节)
《革命》、《百年孤独》和《我的黄书架》则分别从书籍的文字内容本身同自身呈现形式之间的对话。《革命》中的所有书籍都带有“革命”两字,而一排也被以同样的高度进行了裁剪,象征了革命无情残酷对个体的标准化处理。《百年孤独》则源于艺术家对个体的怀念,2013年马尔克斯的去世引起了艺术家对这个创作了一个长达百年家族历史的作者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于是搜集了从1982年开始中文的所有翻译版本。而在《K的助手的房间》则是艺术家对文本内容反映内容的现实化,在卡夫卡小说《城堡》中的中K的两个助手为了监视K而一直跟随其后,流离失所。出于对小说内容上的解读,即小说中对空间的阐释,董大为选择这两个小到连名字都没有的人物,为其在真实时间中建造了一个居住空间,狭小到几乎是极限的,并且房间中所有物品均为双份的,但又取消了其中的实用性,将观者拖离现实而进入小说的荒诞中。
《K的助手的房间》340×360×230cm 装置 房子、家具 2014-2016
《K的助手的房间》340×360×230cm 装置 房子、家具 2014-2016
房间中所有东西都是双份,但又有着细微不同。抽了了实用性让空间像小说一样荒诞。
房间中所有东西都是双份,但又有着细微不同。抽了了实用性让空间像小说一样荒诞。
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
《尘归尘3.0》 350×180×100cm 纸上色粉笔 铝塑板 2016
《尘归尘3.0》 350×180×100cm 纸上色粉笔 铝塑板 2016
《尘归尘3.0》(局部)
《尘归尘3.0》(局部)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