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北京秋季三展开幕,在重重叠叠的秋日离岸、空行
10月13日下午,蜂巢北京秋季三重展览同时开幕,带来“李昌龙:离岸”“祝铮鸣:空行”“章森:重重叠叠”。

“李昌龙:离岸”展览现场
在A展厅,由杨鉴策划的“离岸”主要呈现了艺术家李昌龙2015年至今的绘画创作。出生于1975年的李昌龙保持了反思性的创作,李昌龙在创作中对中国语境中现代绘画的逐渐演进进行的反思,尤其体现在他对于绘画边界的僭越与思考。
与艺术家早年激进的画面冲突与带有显著政治与社会现实指涉的表达相比,转向后的作品体现出了应对自我认知和处境反思所带来的周全和严谨,而非冒失寻找对立。本次展览所挪用的“离岸”概念来自英国小说家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的小说《离岸》(Offshore),它所要说明的,是与考察对象保持有效距离所进行的客观判断与主动遴选。

“李昌龙:离岸”展览现场

“李昌龙:离岸”展览现场

“李昌龙:离岸”展览现场

“李昌龙:离岸”展览现场
被刷成粉色墙面的B展厅,呈现的是孙欣担任策展人的祝铮鸣个展“空行”,展出了艺术家祝铮鸣2016年以来的绢本设色绘画。来源于梵语DAKINI的“空行”,本意为在空中行走的神祗;同时,对于作为艺术家的祝铮鸣,“空”意味着观照内心的真实状态,直追“法我两忘、物我冲融”之境。

“祝铮鸣:空行”展览现场
祝铮鸣的人物画给形象作了近乎严酷的删减。除了五官,其它从简,笔下的人物看上去与尘世情绪渐行渐远,直逼清心寡欲,然而画中“色相”仍偏向绚烂,又并非遁入空门。祝铮鸣画中人物某种共性,可以说是“离相”。“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唐-崔元翰),所描绘的对象,最低限度消解了人物的社会属性,尤其是性别特征:她或他,要么净发,要么裸身,表情木讷,沉静无碍。
在展出作品中,“隐”系列人物不同于以往突出面孔的头像、胸像,画面中的人体代替“空”心的艺术家行走于画面,被单色处理过的背景引来幽而不深、静而不远的氛围,连同被平面化了的人体造型显现以有人之象的无人之境,非古非今,亦古亦今。

“祝铮鸣:空行”展览现场

“祝铮鸣:空行”展览现场
由蜂巢青年策展人于非策划的“重重叠叠:章森个展”在C、D、E三个展厅呈现,展出艺术家章森自2008年以来直至最新的绘画创作。章森旅居纽约多年,先后在普拉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获得本科与硕士学位。
章森以“记忆碎片”中的方式将自身获得的视觉经验转化拼贴在画面中,并以影像、现成物、文字等作为线索串联,最终形成一部空间意义上的艺术家书。从章森多年前的一系列纸本作品中不难看出彼时他对于形式本身的极度热衷。身边的种种偶得之物被用来作为形象视觉联想转化的切口。

“章森:重重叠叠”展览现场

“章森:重重叠叠”展览现场
然而色彩难以穷尽的丰富度让章森不可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游戏,此后对于绘画性的回归又将他的创作引向了另一个维度。不过这并未引领章森走向抽象,他选择将绘画的形象落实到旅程中的风景,而色彩所依附的形状,亦即旅行的载体恰恰与他的个人经历与心境暗合。
正如章森在自述中所说,“宇宙的终极目标是无序,人的最高理想是寻找规律。其实,这些都没有任何意义。一切不过是重重叠叠、混乱的描述罢了。”

“章森:重重叠叠”展览现场

“章森:重重叠叠”展览现场

“章森:重重叠叠”展览现场
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