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军——一个棘手的个案” 在日常中感悟 于细碎中蝶变
5月16日,倪军个展“倪军——一个棘手的个案”在偏锋新艺术空间开幕。本次展览由艺术史学者于渺策划,展出了倪军63件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展览览试图将倪军丰富的艺术实践放置到多重艺术史的框架中比照思考,在重新认识其创作语境和价值的同时,也质疑、反思本土与全球多元阐释框架的交叠和错位。


偏锋新艺术空间“倪军——一个棘手的个案”
在策展人于渺看来,倪军是一个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脉络中难以简单归纳的艺术家,无论是其艺术经历还是艺术风格,都带有强烈的不兼容性和不对等关系。从参与“89现代艺术大展”到追随出国大潮远赴美国求学;在前卫先锋的后现代主义风起云涌的时代选择背道而驰的现代主义表达;从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间重返对传统的发掘,并从中汲取营养。可以说,倪军的艺术之路就像是在一条高速前进的高速公路上逆向行驶,全然不顾身边的滚滚车流,执着于内心的抉择,偏执且自我的沉迷于其中。

“自我状态”关于“鱼”题材的作品


《马鲛三文》60 × 50 cm 布面油画 2019

“自我状态”自画像

《寒冷的画室》 20 × 20 cm 布面油画 2018

《调色板人生》30.5 × 41 cm 木板油画 2018
此次展览也相对集中和完整的呈现了倪军的这样一种艺术诉求。展览从四个部分予以表现,分别是“自我状态”、“碎弱的肉体”、“目光与海”、“未打开的档案”。“自我状态”由两部分构成,其一为展厅一楼呈现的关于“鱼”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有着一个强烈的共同点,即呈现着被切断身体的鱼的形象,拦腰斩断的肉体横陈于画面中,一种直面的残酷和充满血腥的味道铺面而来。这样一种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恰恰是倪军当下状态的一种侧面反映——一方面在表达对于身边事物的关注,同时也在强调生命历程的艰辛与残酷;“自我状态”的另一个构成部分则由倪军的“自画像”系列组成。从拦腰斩断的鱼到“身份”各异的人物肖像,倪军完成对于生命的两种思考。如果说鱼是在强调残酷的生命历程,那么自画像则是将这种生命历程的思考带入到个体中,由“人”出发,抛弃了人性,保留了物性,既是对自我的一种反思和体察,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延伸至更多的个体和群体。这种延伸在其另一组系列“海与目光”中同样有所体现。

“碎弱的肉体”是倪军对身边可见之物的描绘

《五饼》25.4 × 35.5 cm 布面油画 2012

《豹纹围巾》40 × 50 cm 布面油画 2010

《久久平安》50 × 40 cm 布面油画 2019
二层“碎弱的肉体”是倪军对身边可见之物的描绘。花草、瓜果李桃、猪肉、人体……如同宋画一样,倪军在这些身边最平常的事物之中,画出了他在生活中思考感悟到的一切。这些日常之物中隐含出艺术家对时间的认知,甚至是伤感,同时每一张画艺术家都用了不同的笔触,因此其实是两个层次的肉体在场。

倪军新作“海”,源自刻入生命的记忆味道
“海与目光”之中的“目光”是出现在艺术家笔下的友人肖像。法国外交官、汉学家、当代艺术家、民工、好友以及艺术家的母亲,策展人有意打破这些人物的阶层,在这些肖像之中,艺术家展现了精湛的绘画技巧,生动的表情呈现出对人物内心的深入挖掘,细细品读,在如同书法的“写”的笔触中蕴藏着他的情感、思考。

“目光”是出现在艺术家笔下的各色肖像



艺术家的母亲
在展览最后一部分“未打开的档案”中,堆叠了倪军从少年时代至今珍藏的报刊、手稿、日记、相片、信件等等。墙上有一张小画,是两本书,一本红色封面上用英语写着“CHINA”,另一本绿色封面上用汉语写着“美国”。画的左边展柜展示了倪军1989年赴美之前的文献资料,而右边展柜中则是赴美之后的生活、艺术记录。如同于渺所说:“90年代初期的纽约聚集了众多中国艺术精英,而倪军是这一艺术生态中最活跃的一员”,倪军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他是一名优秀的艺术家,同时还是一名敏感的时代记录者。

意喻颇深的作品,红色封面英语写着“CHINA”,绿色封面汉语写着“美国”

左边展柜展示了倪军1989年赴美之前的文献资料,右边展柜中则是赴美之后的生活、艺术记录。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