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启幕

作者:滕昆 2013年11月11日 资讯展览
“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启幕
在引起巨大震撼的“雕塑30年”与“影像30年”之后,位于北六环外的顺义区历史上第一座专业美术馆——寺上美术馆再次呈现了一场体量可观的大型群展,这场兼有三周年馆庆展意义的展览由中国美术馆策展人王萌策划、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担纲学术主持,同时,名为“今日绘画中的媒介与方法”的展览还暗示着寺上美术馆启动的“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的开启,并展露着寺上美术馆在迎来三周岁生日的同时,学术关注延伸到“绘画”的新动向。

本次展览邀请了当下在绘画领域展露出独特面貌并在不断推进创作状态的十六位代表艺术家及组合,来自陈鸿志、陈曦、董媛、蒋华君、李博、李锐、李松、刘芯涛、马佳伟、“他们”小组、陶娜、王家增、吴笛笛、于幸泽、张姗姗和赵一浅的作品通过有序陈列,力图“以今天绘画领域艺术家个体的蓬勃发展为现实依托,以他们的工作方式为呈现对象,通过个体的本真状态去抓住今日绘画这个整体的基本面,并与社会公众形成有效交流”。

本次展览还呈现出“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的雏形,即通过外围的展览活动与深入的“对话”项目来完成观众与作品、艺术家与作品、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圆满循环。事实上,寺上美术馆的这个计划与本次展览策展人王萌的个人学术研究方向在学术性上有着一致性,在王萌看来,“绘画”在今天文化生态中的处境已经有所好转,甚至正在迈向新的繁荣,在这种背景之下,在探索中保持清醒的反思精神与批判意识尤为重要,而这种清醒既要来源于艺术家本人的“职业操守”,又需要外界力量的推动。王萌在2006年提出了“文化发生场”的理论,并在2010年对此完成了进一步的完善,这一旨在探索美术馆运营方式的新思维倡导美术馆的文化功能更好地域艺术的发展进程联系在一起,并以自身的“文化战略”为宗旨提出一揽子计划,从而将艺术原生态中作为“艺术碎片”存在的资源通过“博物馆行为”整合为“艺术现象”,达成让美术馆从一个物理意义上存在的实体空间转换为一个有内在生命的文化发生的“场域”——或许可以理解为,更为现实并有机、或全面而丰富的发挥“美术馆”的“典藏”、“研究”、“展示”和“教育”的功能,让美术馆以高瞻远瞩的姿态参与到当下艺术的推动。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