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柏岩AYE个展 一次关于空间压缩的“练习”
两年前牟柏岩用胖子讲述个展“经过”,时至今日他再次回到AYE画廊,而此次他并没有延续“胖子”,而是彻底颠覆之前的既定观念,为即将离开的2015年带来了全新的系列作品。12月27日下午15时,AYE画廊开启了牟柏岩个展“练习”,虽然北京的天气不作美,但这丝毫没有减弱画廊的人气。

“练习”展览现场
对于牟柏岩来说,创作作品首先要靠缘分。据了解,此次展览缘起他在美院雕塑系的一堂“浮雕静物”的课程,而这门课程旨在研究关于空间压缩方面。而在讲授当中重新唤起了牟柏岩的灵感,就像是给自己重装系统,将思想放空从而专注于雕塑本体上。通过一次课堂的浮雕练习,将思维路径延绵至空间压缩的语言上,激活人们对景观的视触觉细胞。

展览开幕现场

牟柏岩《练习》系列作品 38×48×12cm 综合材料 2015

《练习》11×80×12cm 综合材料 2015
在牟柏岩的写生过程中,通过眼与手之间的不断切换,视觉与触觉之间的不断摇摆,以最为朴素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艺术创作过程与呈现方式的悖论。鸡蛋、萝卜、窗帘、静物台,这些元素虽然全部基于生活的日常,但在牟柏岩眼中,它们的内在空间十分丰富。他表示,现在的当代艺术更多是以观念为主,但他还是依旧以艺术的本体语言出发,尝试新的探索与研究。谈及关于展览主题的设定时他解释道,起初是因为一堂浮雕课的联系引起了对空间压缩这个理论的实践延伸,仅仅使用浮雕课作为主题过于笼统;而将静物作为命题又不能涵盖其创作方式;“练习”作为一种思想创作的更新,不断的耕耘,牟柏岩身体力行地对这种手段加以实践,曾在15天内断食,而最终呈现出另一个全新的自己。

幽暗的灯光使视觉完全集中于作品之上

《练习》 72×61×17cm 综合材料 2015

《练习》 18×38.5×9.5cm 综合材料 2015

《练习》 14×47×16cm 综合材料 2015
他的做法看似是一种减法,祛除一些不必要的思维定式,但祛除后从某种方面而又得到了补充,并更新了其创作状态。写生的方式永远被他认为是艺术家的最初始的状态,并通过这种方式调动起创作的积极性。对生活常态事无巨细地观察与冥想,让一些惯常的静物在牟柏岩手中赋予了仙气,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自然的物理状态。艺术家的创作状态是极为敏感的,他的不平凡在于把凡人经常看到不以为然的情绪无限放大并表现出来,有了新的生命与灵魂。像比斯利强调的,雕塑的触觉感受可以由视觉来完成,而无须动用真正的触觉。18世纪的赫尔德关于雕塑即触觉艺术的经典论述曾进行试验,他主张触觉为感官等级的最高位置,因为触觉与理性紧密相关,由于没有适当的理论武器,也就无法将切换和摇摆解释清楚。据彭峰解释,在当代身心关系理论中,真心之间的默契抑或默识,为视触觉切换和摇摆提供了解释。

《练习》 45×62×14cm 综合材料 2015

《练习》 102×228×11.5cm 综合材料 2015
此次展览可以算是牟柏岩对近年来生活的一段记录,无论是在教室亦或是在生活当中,其作品自然地叙述在视觉和触觉间的切换,毫无违和感。牟柏岩的雕塑语言不断突破、更新,但他依旧会保持从雕塑的本体出发,通过视觉、触觉、空间、形状、语言等因素着手叙写关于他的雕塑故事。

《练习》 60.5×91.5×17cm 综合材料 2015

作品细节
展览将展出至2016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