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万丈高楼能否平地而起?
4月28日,第二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在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开幕,展览由王庆松、崔灿灿和尼日利亚Bisi Silva担任策展,在10000多平米的空间内呈现了234位艺术家的近千件作品。本届双年展以“万丈高楼平地起”为题,并设立了最高奖金为30万元的奖项,作为国内唯一一个影像双年展,它真的可以使影像艺术平地而起吗?

第二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现场
一个来势汹汹的影像双年展
在入馆参观之前,来到美术馆正门广场前的观景平台,与重庆公路“零公里”地标朝天门隔江正对。这个位置恰好可以看到嘉陵江与长江交汇,绿色与黄色的两江之水颇有些“泾渭分明”的意味,也让人想到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中摄影与录像并重的展览结构。
作为国内唯一一个将摄影与录像相结合的双年展,今年的双年展延续了上届的展览结构,并加大了录像作品的比重。从作品数量来看,本届展览呈现了近百部影像和700多件摄影作品;从艺术家的比例来看,影像与摄影艺术家几乎平分秋色。这些作品有序地陈列在美术馆的10个展厅内,其中包括一个巨大的每两年就会被改造为展厅的地下停车场。

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外景

美术馆的地下停车场每两年会被改造为展厅
早在2015年开馆之初,重庆当代美术馆便邀请王庆松策划了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连续两届策展人王庆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第一次看到地下停车场非常激动,“尤其是站在停车场出口的斜坡上看影像,会有些失重感。”如今作为美术馆的品牌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双年展的确为观众提供了对当代艺术进行观看的可能。

胡介鸣 《无政府主义的葬礼》 摄影 2000

周啸虎 《有意冒犯》 摄影+影像 4分24秒

刘雨佳 《The Ray》 影像 5分08秒 2013

苗颖 《当杀马特遇上洗剪吹遇上哔哩哔哩》 影像 5分58秒 2014
“影像”是一种语言,还是一个伪命题?
本届双年展主题为“万丈高楼平地起”,与这座城市遥遥领先的经济增长速度颇为相衬,也暗示了展览壮志凌云的雄心。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将摄影与影像艺术相结合,似乎意图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界限,呈现今天影像艺术的一种混杂状态:它汇集了不同领域的群体,也让这座大厦充满了未知的可能性。
单就影像艺术这条线索来讲,这种“混杂性”也是存在的。展览中既有像徐坦、张培力、杨振中等从90年代就开始创作的录像艺术家,又有不以录像艺术创作为主的艺术家;既有二十年前创作的经典作品,又有开幕前才刚刚完成的新作。在这样一个展览中,影像仅仅作为一种语言,而参展的艺术家并无身份上的差别。

何云昌《同名同姓》获得了本届双年展金奖

厉槟源《臭水沟的春天》《无间》等作品获得本届双年展银奖

芦笛《我有一支芦笛,拿法国大元帅的节杖我也不换》作品获得本届双年展银奖
本届双年展提名了20位艺术家入围,并通过组委会、参展艺术家和嘉宾代表公开投票的方式选出获得金、银、铜奖的艺术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获奖的6为艺术家中,金奖何云昌、银奖厉槟源和铜奖赵赵都是以行为艺术家为人熟知,影像仅仅作为记录其行为作品的一种形式。
那么,“影像”究竟是成为了更宽泛意义上的语言,还是成了一个伪命题呢?这种论调的提出似乎并不审慎,但在与策展人王庆松聊天的过程中仍然提及了这点疑惑。在颁奖的前一天,王庆松说,可能有人今天做了一件影像,明天就不做了,但是在这件作品中他把影像作为一种语言去使用。

赵赵《塔克拉玛干》作品获得本届双年展铜奖

冯琳《绝望的主妇》作品获得本届双年展铜奖

华伟成《像孙治国一样吃火锅》作品获得本届双年展铜奖
不得不提的是,本次双年展获奖名单中外国艺术家集体缺席。有评委表示,“在评审的过程中,并未考察艺术家完整的艺术创作,而是从参展的单件作品本身出发的。”如果按每件录像观看3分钟,每件摄影观看20秒来算,除去在展厅走动所用的时间,看完这场展览需要将近9个小时。
万丈高楼,平地而起
我们回到影像艺术本身来看这次双年展。从1988年张培力长达三小时的《30×30》算起,影像艺术在中国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但始终没有占据当代艺术的主流位置。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在中国当代艺术泡沫时代,影像艺术市场也并没有迎来它的高潮,甚至愈加边缘化。另一方面,在今天影像的获得十分容易,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面对影像生产与消费的便利和泛滥,影像艺术是否还具有“观看”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一个大型的影像双年展,究竟价值何在?

艺术家Espen Dietrichson参展作品

艺术家Marta Jovanovic参展作品

艺术家Matteo Basile参展作品

艺术家Vered Nisim参展作品

艺术家Maurizio Montagna参展作品
在策展人王庆松看来,“影像艺术相比于传统的当代艺术,大众基础更好,关注度也更多。但是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有一定高度的门槛,它是一个学术展览,强调新的方式和探索,比一般意义的摄影节更强调艺术本身。”作为本届双年展的评委之一,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谢素贞认为,“今天的世界已经是图片的世界,影像绝对是这个世界主导的东西,一个双年展来讨论这个议题是非常有趣的;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主题已经很清楚了,我觉得给它一点时间成长。”
万丈高楼平地起,高楼之下是地基。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双年展,它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到了一些开创性的事情。我们尚不能断言它究竟会给影像艺术带来怎样具体的影响,但这个地基似乎还可以打得更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