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小黑”又来了!来東京画廊看徐冰的地书立体书
徐冰对中国艺术圈的观众来说想必非常熟悉。从《天书》《新英文书法》到那最经典的《何处惹尘埃?》,徐冰的作品总是能给我们惊喜,他似乎对于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角度来切入。
“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
千禧年前,徐冰长期飞奔于世界各地做展览,观察到在机场这个国际化公共场合里,公共标识是面向全球人士的语言,它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壁垒。从口香糖包装纸上的环保图案中获得用标识语言创作长篇故事的灵感,徐冰于2003年着手创作《地书》。经过多年的材料收集、概念推敲、试验与改写,2012年,讲述当代普通白领“小黑”在一天24小时中经历故事的第一版《地书》应运而生。
本次售卖的《地书立体书》
“地书”项目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从最开始的平面的标识,到后来的将“地书”做成可以直接用于聊天的交流软件,到现在变成了立体书,徐冰并没有陷入毫无意义的自我重复,而是随着思维的延展、社会的变化不断在调整自己的作品,在東京画廊的这次展览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地书”系列不断演进发展的过程,而在作品之外,追寻艺术家思维的历史,也能带来一种考据般的快乐。
尽管这次展览的规模相比于2018年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徐冰个展“思想与方法”来说,本次“地书”的展览仅仅只是针对徐冰艺术创作生涯中的一件作品,但是就算只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小型展览,徐冰本人在布展上还是非常认真。
展厅中间的桌子也是经由艺术家本人精心设计过的
徐冰总是很习惯于将自己的工作场景带到展览现场,而在这次展览中,和地书相关的资料都放在了展厅,对于徐冰来说,或许展示自己的思维是如何产生的更加重要,而他的作品则是他思考的结果,思考本身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展厅中央的桌子也做的十分考究,为了契合整个展厅的视觉,桌子四周都被刷上了一层黑边,而这个黑边的宽度甚至被徐冰精确到了毫米。而在展厅的另外一面墙上,徐冰用他在《地书》中经常使用的标志符号创造了一个盆栽的形象,而画廊本身的盆栽和花盆都和标志不太符合,在徐冰的要求下,盆栽直接被换了盆新的,并且植物的叶子也需要精心修剪。
徐冰用地书的方法做的装置
本次展览规模不算大,但是仍然值得一看,在地书的立体书当中,处处是精心的小巧思,人人能看懂,就连“看”立体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体验。这就是徐冰给人的感觉,简单易懂,不故作高深,却又总能用艺术的手段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找到的切入点可以称之为绝妙。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