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青年艺术家在上舍的微叙事
6月14日,青年艺术家群展“微叙事”在上舍空间开幕,展出马永强、涂曦、刘涛、关伟伟四位青年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他们以各自的创作线索及关注点参与叙事,作品以管窥豹,表达各自对生命及社会的感悟。

参展艺术家:马永强(左3)、关伟伟(左4)、刘涛(右2)、涂曦(右1)
马永强在本次展出的作品创作于2012年至2014年,包括2012年的《流沙》系列及后来的《飞沙》系列。马永强在美院读研期间,发现石版画创作中有一种粘性很好的油,可以拉出长长的丝,《流沙》系列即是在画布上洒上油,然后油的表面覆盖一层层细沙,将沙倒掉之后画面便留下清晰的线条,畅快淋漓肆意挥洒的线条使得画面的绘画意味很强,并透出抽象趣味。这与《飞沙》系列的颗粒触感及画面的秩序感有别,观众在展厅大多会认为《飞沙》系列表现的是浩淼玄幻的宇宙空间。作品的创作灵感源于马永强在家乡海边所见的一粒粒沙,他从中参悟并感怀生命。马永强的作品以沙介入叙事,人也不过是世间微尘,沙的行走轨迹、构成的图像何尝不是人生的写照。

马永强作品

观众在作品前

《飞沙》系列作品局部

2012年布面综合材料作品《流沙》系列,左为《流沙2012-1》,右为《流沙2012-8》

《流沙2012-1》局部
涂曦的作品在表现性手法中更注重绘画本体自身,这与他的教育经历有关,在2006年大学毕业及2009年美院研究生班毕业时期接受的教育中,表现性的绘画是他接受比较多的部分。2009年至2012年涂曦的创作中叙事性会比较强,在后期的作品中他有意求除掉画面中多余的因素,而在色彩、构图、笔触等绘画本体上进一步推进,图像充满隐喻,更多意义上是对个体在社会中遭遇的种种困境的一种共性描述。其中的一件两联作品《空境NO.18》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关,从他家小区后面的停车场路过亲见一个人从高高的楼上跳下,仅离他五六米的距离,报警后步行至小区正门后所见的是儿童在开心地嬉戏,同一个环境中瞬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强烈震撼到他,画面中心是笔触表现性很强充满生机的绿植,尸体就在一旁,画面左侧的一只无助凝视现场的小鹿或许正是他当时内心状态的再现吧。

涂曦作品

2011年作品《空境NO.18》

《空境NO.18》局部

2011年作品《空境NO.10》局部

作品局部
刘涛的雕塑、装置作品借动物题材隐喻人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关系,进而映射到人类的生存处境。刘涛喜欢动物,他说只要是可以养的动物或宠物他都会养,因为与动物相处相对轻松,在它们身上可以学到大智慧。“动物与人类相比是弱者,但人类何尝不是像动物一样也处于这样的位置呢?人类给动物强加各种社会属性,人类对动物的种种行径投射到社会中显出的正是人性的缺失与不完美。”“契约”是刘涛谈到了一个关键词。他认为,动物对自身的存在感比较弱,人类只是高高在上地在利用动物,二者之间实质上是签订着一个无形的契约;人类与自然之间是否也存在这这样一份契约,这是他在思考的问题。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水晶都会出现,甚至是生硬地生长在动物身上。刘涛解释,肉体终将腐朽,他想以水晶象征不灭的灵魂。猫、牛、独角兽、鹿等作品的手法写实,即便是“发怒”的猫也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与这些构成反差的是另一件刘涛毕业创作的装置作品《再见假紫天堂》,这件作品获得了当年大学生毕业展的金奖,也是他求学岁月的一种纪念。“假紫天堂”为一种鱼的名字,他和前任女友约定如果两人可以在一起,将来家中就养这种鱼。作品中的素材来源于刘涛平时的收集:象征死亡的骨骼、隐喻谎言的鳄鱼、各式定格的闹钟、养过的乌龟残存下的龟壳、蛇皮做成的脸孔、一艘没有桨只可凭他用手滑动的船……作品具有时间感,留言有他生活的印记,是真挚情感的自然沉淀。他说,在当时他希望自己百毒不侵,但现在看来一切都变得淡然,在后来的作品中虽然也有伤痛,但都不那么重要,正如作品不需任何修饰,尽量简单处理。白色的独角兽在他的作品中变为黑色,他说黑色的独角兽依然纯洁,很多事未必如我们的直观所见和想象。

2012年综合材料装置《再见假紫天堂》

《再见假紫天堂》局部

2014年树脂、水晶雕塑《我曾经认为自己是颗水晶》

2014年 树脂、水晶雕塑《选择一种驯化方式其实是一场赌注》

2013年青铜雕塑《海滩》

青铜雕塑《海滩》

2015新作《Supernova》局部

黑色独角兽
去年毕业的关伟伟展出两组作品,版画及霓虹灯装置。他的作品始终关注自然生态与都市的关系。在家乡所见的淳朴真实的自然与回归都市后满目的浮华形成落差,这给他的心理冲撞异常强烈。版画中受困的象、身长被夸张化处理的一只鹿、俯身的斑马与驶来的坦克等都充满冲突与矛盾性。关伟伟表示,鹿的常规身长和四只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速节奏发展的社会,在他眼中这才是真实的鹿。装置作品是在他毕业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再次创作,将当时的作品在墙面转移至空间成为现场感更强的一组装置。几个透明的方形盒子容器中堆满了一次性塑料制品,盒子上方时色彩不同闪烁着的霓虹灯。一次性塑料制品成本低但有害且不易降解,属于白色垃圾,类似现象在都市化进程中无可避免也四处可见,人们却也熟视无睹。关伟伟说,未来的创作依然会延续此条线索展开,在思路方面会加以拓展,因为版画创作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创作有所局限,他会将版画局部放大进行研究,在材料及作品呈现方式上加以尝试。

关伟伟石版画作品

2013年石版画《聪明绝顶》

2013年石版画《土堆》

2014年石版画《假如我是无心伤害你》

霓虹灯装置作品

一次性塑料制品
展览将持续到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