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珍荟萃 美术馆藏结构有待调整

作者:王哲 来源: hiart.cn 2013年1月19日 资讯展览
1月18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集结中华艺术宫、江苏省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湖北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和浙江美术馆九所美术馆经典馆藏的“群珍荟萃——全国十大美术馆藏精品展”在“座谈式”开幕式中拉开序幕,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前辈艺术家靳尚谊、詹建俊,十大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王璜生、李磊等各界艺术人士均列席其中。
十大美术馆以独立展馆形式分别向观众展示各自的收藏特色与主打风格,然而,这并不表示此次展览只是美术馆各自的“炫富”陈列,每一个展厅所提示出的馆藏主题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中国美术馆以“苏醒年代——新时期中国美术”成为本次展览的起点,随后央美美术馆通过“青春万岁——新中国美术的青年时代”展示了那段承前启后的革新时代,中华艺术宫“遇见•上海——现当代中国美术”则揭开了当代艺术的新篇章,广东美术馆以20世纪初的广东近代美术运动叙述出中国当代艺术前史;江苏省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和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分别以近现代、20世纪、当代为节点把中国书画进行了梳理。“我希望美术馆的藏品是能够对美术史有所提示的,展示、补充美术史也将是我们今后展览的侧重方式”,范迪安说道。靳尚谊也表示了对这一做法的认同:“美术馆之间的联合展出才是正规美术馆建设的开始。”
由于藏品展示数量和艺术家选择的限制,如果只是通过作品间的关系来对应美术史,的确显得势单力薄,好在各展厅主题性文字的提示令观众摸清了思路,不得不说,将“美术史”作为展览理念任重而道远。以各美术馆馆藏质量为例,中国美术馆、中华艺术宫的藏品显得综合而全面,而多数美术馆则表现出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当然,并不是说地域特色不重要,但如果以美术史为衡量标准、以美术史作为策展思路的话,就会难以构成连续性的叙史,同样的,当一个美术馆的美术史作品收藏越发完善时,其地域作品的定位和重要性也才会越发得到体现,目前看来,美术馆收藏理念和政策支持的调整势在必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