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墙”唐人盛开,一场当代绘画装置的“切片”展
绘画的“出墙”,是装置的诱惑,还是自身的骚动?这是一个撩人的话题也是个“性感”的展览,处于空间而非平面的作品更加丰腴,甚至可以近距离“聆听”式的接触。而对“出墙”后的绘画何去何从是顺理成章的质问,但或许值得关注的,不是绘画的未来,归根结底还是艺术家的未来,抑或更宏观一点是人类精神的未来。
“出墙——面对装置诱惑的绘画”展览现场
5月7日,由朱朱担任策展人的群展“出墙——面对装置诱惑的绘画”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开幕。展览以“截面”的方式选择了包括陈可、陈彧君、Chusak Srikwan(泰国)、高磊、黄宇兴、李杰、李青、倪有鱼、仇晓飞、闫珩、臧坤坤在内的十一位在当代活跃的中生代艺术家的二十余件(组)绘画装置作品,对自劳申伯格开始的将绘画、雕塑结合而成的“绘画装置”观念在当下本土语境中的面貌做一个“切面”式的展示。
策展人朱朱和艺术家在现场
这些艺术家在画布之外,选择石头、玻璃、木板乃至钟表、桌面等现成品作为绘画的媒介。或者放弃笔的涂绘,转向拼贴、与影像结合的创作方式。与此同时绘画跃出平面,对空间进行占有。他们的作品模糊着绘画与装置的固有概念,亦是对 “绘画装置”语言多样性的探索。
(左)闫珩 《迦南》114×94cm×2 214×94cm 综合材料 2016、(右)闫珩《调频—2》 260×320cm 综合材料 2014—2016
《调频—2》(局部),小时候与有着铁质假肢的退伍军人的熟悉,让闫珩对铁这种材质特别偏爱,而带有贴纸冰刀的冰鞋也是他作品中的惯常元素。
闫珩 《迦南》(局部)蜂蜜从蜂巢中渗出
(左二)高磊 《F -5》 600x180x30cm 布面丙烯 不锈钢 烤漆 猫眼 公交车扶手 2015
(左)高磊 《L-01》 60x128cm 水龙头 皮草衣领 IKEA桌面 2013、(右) 高磊 《R-01》 60x128cm 电插座- 警用甩棍- IKEA桌面 2013
高磊 《L-01》(局部),皮草衣领和水龙头在平面的桌面上实现了三维的空间突破。
闫珩的作品《调频—2》被策展人称作是“展览说明书式的作品”,艺术家在画面中将绘画和装置结合,既有手绘的屠宰和俄罗斯飞机的画面,又将艺术家钟爱的冰刀、电脑主板和铁板穿拆在其中,三维物体的运用,将绘画的平面性打破,构成了绘画作品中最显而易见的在三维空间上的“出墙”。同样概念的创作手法还包括艺术家高磊的作品,无论是来源于一只蝙蝠倒吊在高压电设备上纹丝不动的场景激发艺术家用五扇铁门和公交车扶手等日常事物呈现的《F -5》,还是《L-01》、《R-01》系列作品中在给自己在最窘迫的时候温暖的宜家桌面上安装水龙头、电插座等,都实现了绘画作品在空间上的突破。
(左)仇晓飞《山前木后山》不规则尺寸 木板油画 2012、(右)仇晓飞《缺角方块》310×300cm 布面油画 2013-2014
仇晓飞《山前木后山》(局部),艺术家先画了这件小的风景,但艺术家认为其是一种很虚假的表达方式,艺术家在其中不知该处在何处,于是实物化了画面中的木架,从而形成一种语义的循环,在这个语义中,艺术家是退一步的,对邱晓飞来说是一种比较舒服的角度,带着怀疑和后撤的方式来进行创作,而不是那么确定自己画的每一笔都是称之为绘画的东西。
陈彧君 《相似物0626-6260》 72X83.5CM 布面丙烯 木地板 2015
陈彧君两件综合材料拼贴作品
局部,艺术家早期作品
仇晓飞的《缺角方块》、陈彧君的《相似物0626-6260》两件绘画作品则是在平面上对绘画所承载的空间突破的探讨。在《缺角方块》中,艺术家将画布裁掉一块,来破坏对画布平面的惯常概念和认知,缺了一块角的画布成为了一个异形的物体,艺术家从异形出在画面上填充了电脑,又延伸出土豆来补充画面的形,“是一件在平面中营造空间的作品”。《相似物0626-6260》像拆毁的老房子,又像立体的木块,艺术家希望用抽象的色块来在对抗平面中的空间,并将其转化成一种空间构造。
陈可《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尺寸不一 汉白玉石 水彩 2008
陈可绘画装置作品
在三个从旧货市场搜而来的盒子中填充了绘画作品,并配合以相应的声音装置,身临其境。
李青《乡村教堂(未完成)》 350×90cm×1 250×90cm×2 木 有机玻璃 油彩 2016
Chusak Srikwan《自由形式是一种珍贵的祝福》 可变尺寸 皮影 2008
皮影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引申到当代艺术中,很东南亚轻松、多彩的特质。形象很多来自于泰国的宗教和神话,娱乐的同时有道德的说教和规劝。
而陈可的两件作品、泰国艺术家Chusak Srikwan 的《自由形式是一种珍贵的祝福》、李青的《乡村教堂(未完成)》和仇晓飞的《山前木后山》以及黄宇兴《南床》则是在赋予空间绘画性的创作,在空间中填充平面的绘画,或将平面作品绘制在立体的物之上,是对绘画和装置两者边界的打破和重组。更有年轻艺术家藏坤坤用正负形来谈会绘画中的空间行,并将绘画与灯光装置结合来干扰绘画的阅读;香港艺术家李山则将绘画与影像结合,来传达个人情感的私语;黄宇兴则将绘画与钟表结合来表达绘画随时间的流逝……
Chusak Srikwan作品,类似于圣诞树的形式,并置了大量中西方的艺术史中的经典形象。灯光下的投影又在画面中形成新的空间关系。
(墙上)黄宇兴《当我最需要爱》D=25cm 油墨 喷漆 宜家产品 2007
黄宇兴《南床》局部
倪有鱼尘埃系列《尘埃(Thomas_Ruff:17h_15m-30°)》 193.5X282X14cm 木质黑板 粉笔 胶等综合材料 2016(左二)
尘埃系列局部
在策展人朱朱看来,“墙”对于传统绘画就像一个宝座,绘画在其中享尽尊贵。随着越来越多的观念艺术,对绘画构成刺激和诱惑,绘画总是有一种“出墙”的冲动。而每一次从平面向空间的移动,都是对自身的扩展。从摄影诞生以来,“绘画已死”的言论不绝于耳,但每一个阶段绘画都会再生,容纳强大的“对手”,获得一种新生。而在绘画的不断的颠覆中,在历史语境中怎么来援引这些方式,则一定是要有个人转化,一定要有自己的内核,强调个人的内在性。“这种东西可能是生理的,也有童年的,或是一种挥之不去的顽念和执念。” 只有形成真正的主体性,才能不断的引用和吸收绘画中的样式或语言上的传统。
臧坤坤《无题》150x200CM 综合媒材 2011 (中)
臧坤坤 《调和 VII》 画框 220x140CM 、外围 224x151.5CM 木 亚麻布 铝 丙烯 LED灯板 2016 (右)
艺术家李杰将绘画与影像结合的作品
色块式和色块的投影重叠,更加偏向艺术语言探索。在内容方面带有香港艺术家特有的的私语和个人独白,在狭小的空间中,散发一种情绪,影像和绘画成为通往其私生活的方式。
李杰《 Peter, stop touching my face》卡纸尺寸 53.5x47.8cm 投影尺寸 366.5x226.7cm 丙烯 乳胶漆 喷墨打印墨水 铅笔 卡纸 2015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