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域,中日新锐当代艺术在金鸡湖美术馆

作者:刘霞 2018年12月24日 资讯展览
苏州金鸡湖美术馆“交叉域——中日当代艺术新锐展”展览现场
苏州金鸡湖美术馆“交叉域——中日当代艺术新锐展”展览现场
12月23日,“交叉域——中日当代艺术新锐展”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以及独立策展人宋振熙共同担任策展人,邀请了包括曹澍、陈抱阳、陈陈陈、陈雨、池田嘉人、川越健太、郭熙、廣田郁也、井村一登、石玩玩、施政、宋戈文、藤田克丽亚等在内的32位中国及日本新锐艺术家参展。呈现了一场、跨国界以及跨媒介的当代艺术新锐展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苏州金鸡湖美术馆“交叉域——中日当代艺术新锐展”开幕现场策展人、参展艺术家以及主办方合影
苏州金鸡湖美术馆“交叉域——中日当代艺术新锐展”开幕现场策展人、参展艺术家以及主办方合影
参展的32位艺术家多为中国及日本的年轻艺术家,从他们的作品中,我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艺术家关注世界的角度和新的表达方式,可以说,这是有一场“很新鲜” 的展览。两位策展人选择的多位在“新”媒体领域中有着突出表现的艺术家,展出的作品也均为其代表性创作,甚至如艺术家石玩玩特意根据此次展览的主题,并对展出地的在地形做出呼应创作了新的作品。
策展人管怀宾
策展人管怀宾
在策展人管怀宾看来,互联网社会里,“域”是逻辑组织的单元。Windows络操作系统中“域”是安全的边界,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门户,每个“域”都有它的活动范围和安全策略。而在这场展览中,即存在着中国、日本两种“文化域”的交叉,31位艺术家的同台展出,同样也是多种不同“域”的相互呼应。“域”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边缘的生成叠加形成新的交叉学科,既消解了传统学科的是边界,也由此带来新的创造能量,产生新的知识体系。
策展人宋振熙
策展人宋振熙
年轻策展人宋振熙也同样认为,“无论日本还是中国,新千年以来,急剧变化的国际情势与全球化浪潮以及互联网技术革命已成世界格局,并且渗透在亚洲国家的各个层面,它进一步催生了亚洲社会总体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叠新与碎片化,艺术世界的生态同样发生着新的趋向。‘交叉域’给当代艺术路径下的推演态势,找到更为有效的可能,展览为此也将成为更多可能的集约性场域。”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相对于中日艺术家同台展出中,文化及个人之见的“切磋”,我们更应该关注在这样一个场域下,当下的年轻艺术家在全球化时代下,如何回应如技术欲、新伦理、娱乐主义、后资本、后传统等……不可逃离的问题。在宋振熙看来,这其中 “重叠”的部分,是一种蓄积的东方性力量, “异象”的部分则是艺术家作为个体对艺术回振的各自补充的。这种“重叠”和“异象”所带来的“震动”,也势必将带来观众以及更多的艺术家的“共振”。
陈抱阳《抱动挖掘中心》 集装箱,VR,工业扇,2018
陈抱阳《抱动挖掘中心》 集装箱,VR,工业扇,2018
陈抱阳《抱动挖掘中心》
陈抱阳《抱动挖掘中心》
陈抱阳《抱动挖掘中心》
陈抱阳《抱动挖掘中心》
在展览中,最吸引我的是年轻一代如何从自身经验出发,对互联网下的社会生态的变化做出“艺术”的回应。艺术的推进在整个互联网时代下,是最为缓慢的一种“业态”,对“新媒体”的回应更多的是依然停留于“声光电”的表象,而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陈抱阳及姜玥皜的作品,则代表了新一代艺术家,以网络生态的深度参与者的角度,对于“新社会”的回应。在陈抱阳的作品《抱堡 (TM) 系列》中,艺术家构建了一个可移动的区块链体验中心,包含一个标准尺寸的集装箱,二十把工业风扇,服务器机架,三个太空球,以及一段关于“人体电池”的VR 体验。来回应自身从2014年开始接触区块链所得的经验:“在线社交平台让人们更容易通过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意见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种稳定的巩固过程使我们自以为是,变得不宽容,并且最终在我们面临相反立场时生气。但科技公司不断的告诉我们此刻的突破是史无前例的,这一次,下一次,再下一次......我们努力尝试用日常经验把迷雾中的未知逐步固化,但实质上只是钻进了自己吹起来的一个泡泡……一叶障目与自圆其说的解读。我更感兴趣人们是如何通过一层一层的滤网感受到这种‘郁金香的狂热’。”
姜玥皜《山寨集合》尺寸可变 映射投影3D动画,浮雕墙  
姜玥皜《山寨集合》尺寸可变 映射投影3D动画,浮雕墙  
艺术家姜玥皜的作品则更像一个网购深度体验者的“产物”,在展出的作品《全网跨平台生态链2.0》中,观众可以看到的是一个精心设计过的系统:由一台高速多核处理器开始,配备了双重水冷、风冷散热设施,多个机器臂,和完备的监控体系。在艺术家看来,“这些高精尖的构造保证了我们可以快速抵达更多的平台和客户端。这条生态链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普通工厂的流水线,但它更像是一个心脏,呼吸间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在后互联网时代的日常生活。”
石玩玩《残片—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 200x200cm 绘画(卡纸上丙烯)、行为、图像、录像( 作品实施过程由摄影和录像记录)2018
石玩玩《残片—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 200x200cm 绘画(卡纸上丙烯)、行为、图像、录像( 作品实施过程由摄影和录像记录)2018
石玩玩《残片—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作品细节
石玩玩《残片—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作品细节
与这两位艺术家对全球化的思考形成对比的是,艺术家石玩玩对自身文化、展览在地性,以及我们所处的艺术生态在作品中的表现。艺术家对自己曾经在苏州诚品商店拍摄的一件《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的照片抽象化为400张卡片,并允许观众在现场以自己认为合理的价格购买,而艺术家将会在3年后以二倍的价格回购,而这件作品之后的命运或许就如同中国很多瓷器的命运一样成为“残片”。
李伟《unmasked.2》 120x120x240cm 综合装置 ,  树脂、LED、废机油、不锈钢氟碳漆
李伟《unmasked.2》 120x120x240cm 综合装置 ,  树脂、LED、废机油、不锈钢氟碳漆
日本艺术家  川越健太作品
日本艺术家  川越健太作品
裴丽《穿梭门 》9.96mx160cm 综合材料
裴丽《穿梭门 》9.96mx160cm 综合材料
内田里奈 《奥菲利亚》60×200×150cm 纸,镜子 2018
内田里奈 《奥菲利亚》60×200×150cm 纸,镜子 2018
内田里奈 《奥菲利亚》
内田里奈 《奥菲利亚》
对新科技下材料的运用和新的视觉形式的探索依然是当下很多艺术家在创作中被不断探索的主题,但这种探索不同于过往纯粹艺术形式的探索,更多则带着观念对问题的反馈。如中国艺术家李伟的综合装置作品《本来面目》用树脂、LED、废机油打造了一座在传统文化中几乎象征着“高雅”的赏石形象,但实则是用废弃材料,为观众营造一场“虚像”,希望观者在观看中可以看到“现事物与之相对应自己的本来面目”。日本艺术家越健太则借助扫描仪生成的图像,参考摄影过程中发现的时间、结构层次与逻辑制造了有“时差”感的抽象视觉。
曹澍《公园一角》15米x8米 空间 5通道CGI影像装置 2018
曹澍《公园一角》15米x8米 空间 5通道CGI影像装置 2018
曹澍《公园一角》
曹澍《公园一角》
金亚楠《头骨1/2》尺寸可变 高强度石膏 、《四屏crt》2’18’’ 70*66*40cm 无声,黑白 2014
金亚楠《头骨1/2》尺寸可变 高强度石膏 、《四屏crt》2’18’’ 70*66*40cm 无声,黑白 2014
金亚楠《头骨1/2》
金亚楠《头骨1/2》
对个人经验的表达,在展览中更是以五花八门的形式,被“交叉”表现。在中国艺术家曹澍的影像作品《公园一角|序》中,作者重读自己童年所有日记,并以是觉得形式重回记忆的现场,去寻找一个人存在的证据,完成一个碎片化的拼图。在展览现场,艺术家以多屏幕的CGI 影像装置,展开了这场持续的视觉“小说”。日本艺术家潘 逸舟则用天秤、筷子和碗创作的《马来西亚的大餐桌 - 你我之间的重量》天平托盘上放碗,碗用竹筷相连。每个天平的重量不同,却必须维持平衡,由此来展现相邻的你我之间,有差距,有不同,但却相连。
潘逸舟 《马来西亚的大餐桌 - 你我之间的重量》秤,筷子和碗 2017
潘逸舟 《马来西亚的大餐桌 - 你我之间的重量》秤,筷子和碗 2017
郭熙 “大航海《第七个预言》目光与光” 900×80×25cm 机械装置,LED灯,亚克力uv喷绘 2018
郭熙 “大航海《第七个预言》目光与光” 900×80×25cm 机械装置,LED灯,亚克力uv喷绘 2018
宋戈文《标准国》尺寸可变 装置 材料:亚克力 霓虹灯
宋戈文《标准国》尺寸可变 装置 材料:亚克力 霓虹灯
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2月28日。
藤元明《“开”“关”》500cmx160cmx5cm 装置 碳纤维板、LED照明 2015
藤元明《“开”“关”》500cmx160cmx5cm 装置 碳纤维板、LED照明 2015
井村一登《wall-ordered》镜子,半镜,凸面镜子,LED 2018
井村一登《wall-ordered》镜子,半镜,凸面镜子,LED 2018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