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窄门的绘画”门外的人想进来 门里的人是否想出去
8月26日,继“编辑景观:媒介化之后的个体与工作方式”大型群展(2015)之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再度推出以1980年后出生的一代艺术家作为考察对象的系列项目“作为窄门的绘画:80后艺术家邀请展”,本次展览邀请三十位年轻艺术家参展,并特别邀请鲍栋、戴卓群、鲁明军、卢迎华、夏季风、朱朱六位艺术策展人、评论家为参展艺术家撰文评述,展览由夏季风担纲总策划。

展览邀请三十位年轻艺术家参展

展览策展人和部分艺术家合影
夏季风表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曾于2015年推出“编辑景观:媒介化之后的个体与工作方式”大型群展,意欲呈现在当代艺术开放性的框架内,尤其是在观念艺术和新媒体得以普遍运用之后,年轻一代艺术家创作的多重走向;本次推出的“作为窄门的绘画:80后艺术家邀请展”则针对这个群体,试图系统性梳理以绘画作为主要创作手段的部分艺术家现状。

可以看出展览的目的是试图系统性梳理以绘画为创作手段的八零后艺术家现状

李青是本次参展的八零后艺术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左侧墙上即为李青作品《互毁而同一的像·爱》80×80cm×2 照片 80×80cm×2 布面油画 照片布面油画 2015
自达盖尔发明摄影术后,有关“绘画已死”的宣称不绝于耳。作为一种纯粹的传播、记录的手段和方法,绘画的确丧失了存在的必要,照片前所未见的精准替代了它的这一部分功能。绘画貌似进入了一道“窄门”。但有意思的是摄影术出现后,随之而来的图像文化迅猛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非但没有让绘画消失,反倒促进了架上绘画的多样性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来临,泛滥在现实社会和互联网上的无限图像,既让人震撼又让人绝望,利用照片还是完全依赖照片,似乎才是现在艺术家所面临的难题。

观众在陈飞作品前欣赏

在郝量作品前拍照的现场观众
装置、影像等新媒体艺术的兴起,也并未对绘画构成严重的挑战,至少到现在为止,只是在众多已有的创作媒介和手法中,增加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的选择而已。绘画艺术仿佛具备某种惊人的自我疗伤和再生能力,在意识到自身的疆域和功能受到挤压,反而进一步开始思考自身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无形中拓展了绘画的固有边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说绘画趋于终结或者式微,不如当代艺术的逻辑进入了一个新的系统这种说法更准确,尤其是一些传统的针对绘画的价值评判原则和标准正在发生改变。在摄影术和新媒体之后的绘画艺术,不仅材质与手法空前丰富,同时不知不觉中也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模式,进而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看之道。

《破日子》 180×240cm 亚麻布面丙烯 2014 私人收藏

鞠婷 《无题052716》206×190×13cm 木板丙烯 2016

钱佳华 《溢》 55×50cm 布面丙烯 2016
这次展览试图以“窄”的形式呈现绘画自身的“宽”,虽然艺术家受邀参展的作品都是架上绘画,但在“80后”这一代艺术家身上,我们看到,他们在掌握图像文化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有效地消弭不期而至的负面效应;他们承受着绘画步入“窄门”的可能,事实上却拓展了绘画本身蕴含着的无限宽广和丰饶。

夏禹 《去姥姥家二》 220×182cm 布面坦培拉 2016

宋朋《乌鸦》140×204cm 布面丙烯 2015

闫珩《珩河》 216×320×8cm 布面油画装置 2015-2016
展览展出至9月24日

利用照片还是完全依赖照片,似乎才是现在艺术家所面临的难题

展览呈现的艺术家创作非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