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童振刚水墨20年亮相北京艺•凯旋
“朝花夕拾”——一本鲁迅晚年的回忆录,艺·凯旋借其之意揭开了一次童振刚的艺术之旅, 在2013年12月21日下午4点在798艺术区艺·凯旋画廊正式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童振刚自1995年至今各个阶段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其中包括童振刚为人熟知的水墨作品,同时也展现了艺术家近期在雕塑上的最新力作。
两个展厅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梳理了这位艺术家的创作脉络。作为一个微型个展,也足显现一个艺术家相对完整的面貌。但同时,与艺术家聊起他的创作状态时,已经54岁的童振刚还是激动地用齐白石的“衰年变法”来激励自己,生命不止,艺术不断。
从童振刚各个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一个在传统水墨,金石篆刻上有着深厚功底的艺术家,无时无刻不在从周遭的新鲜中提取养分,不断地让艺术在自己的思想与艺术语言中生长起来。
对于一幅传统水墨画的构成,童振刚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他将画面中的题款、落款和印章等元素,彻底还原到艺术语言本身,把这些有着具体叙事和意义的符号,转变为画面彻底的形式,于是,在早期童振刚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强势的字,和被拉长的美丽的女性形象融合在一起的画面。另外,还有画面中分割明晰的水墨与设色的分割构图,也都是传统水墨问题的延伸出来的思考。
之后,一改画面中瘦长的女性形象,作品里女人变得憨态可掬、身材丰润,并且生活气息浓厚。这样细致入微的描绘不得不让人猜测原型是谁?原来,这个形象来自于艺术家的女儿,童振刚说,因为女儿长得像他,微胖,虽然看起来很娇顺听话,可爱至极。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女性,她外表的纯真可能远远不能与神秘似海底针的内心相对应,而这种复杂的人物内心与分明可辨的外表之间的差异,正是童振刚想要在画面中揭示的。由此,这种摹写从自己的女儿身上转向了 “人”本身。
艺术家最近将兴趣转到了雕塑上。在雕塑上书写,把经文与雕塑的形态融为一体,将成为艺术家现在甚至之后一直持续下去的创作。这次展览中展示了作品《不合作状态》,简化的小人儿以各种姿态呈现着“思考”时的状态,而童振刚呈现的便是,关于“思考”的思考,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会以各种方式留在我们的身体上。这样的书写,会在将来出现怎样的面貌,让我们一同拭目以待。
展览将持续到2014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