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美术馆的立场 元空间未来的规划
论坛现场 正在放映曾梵志作画的过程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350座私人美术馆中,美国占据48座、意大利有15,而中国有18。这些保持自我独立性的私人美术馆在当今艺术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既是文化教育的推动者,也是艺术发展的观察员。2012年入驻嘉铭中心的元空间是艺术家曾梵志建立私人美术馆的孵化器。经过两年的筹备,元美术馆的理念框架逐渐成型。7月4日,元美术馆与劳斯莱斯汽车合作举办了《通往私人美术馆之路》的艺术论坛,并邀请元美术馆筹建委员会执行主席李诗与意大利收藏家Patrizia,围绕私人美术馆在当下文化语境所担当的职责展开了讨论。除了各家艺术媒体,画廊主、策展人、艺术家纷至沓来,捧场之余“八卦”一下元美术馆的筹备程度。
Patrizia生于都灵,她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基金会与私人美术馆。Patrizia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了艺术收藏之路。2002年左右,她建立了自己的美术馆并把收藏的作品拿出来展示,Patrizia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推动艺术的发展,并使其传承下去。至今,Patrizia创办的美术馆已十分完善,除了展示空间,餐厅、图书馆、休息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令前来看展的观众可以尽情在此享受艺术带来的乐趣。虽然元美术馆还未成形,但是李诗以及她的团队已经开始对美术馆各个方面做了深入的考虑,如空间结构上的设想,使作品的展示不再简单。李诗透露,发起人曾梵志在与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讨论方案的时候,希望打破以往在白盒子内观看作品的单一视角。建筑的设计让人想入非非。除了空间上的考虑,李诗和Patrizia一致认为,私人美术馆担当着公共教育的职能。论坛现场,Patrizia为我们展示了她的美术馆内的教育课程。白盒子不再是高大上的地方,孩童可在那通过各种活动,自然而然地与艺术为友。李诗表示,元美术馆正致力于完善教育系统,实现平等接受教育。未来,任何观众可通过预约的方式观看到难得一见的绝世佳作,如会场上展示的大师手稿,有珂勒惠支、克里姆特、马蒂斯等。论坛之后,元美术馆的阶段性进展将陆续公开,有望在2017年落成,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