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图集】广州青年,爱拼才会赢
2015年2月11日,下午三点半“机构生产:广州青年当代艺术生态考察”在广东美术馆的正门外广场举行开幕式
身后不经意的飘过桂花香,坐落在珠江边的广东美术馆,首次聚焦广州青年当代艺术生态。由总策展人罗一平亲自把关、五个单元的策展团队、十二个展厅齐开放的形 式呈现2015开年大展——“机构生产:广州青年当代艺术生态考察”。从早期的缘影会、博尔赫斯书店到维他命艺术空间,再到现今围绕学院周围的艺术小片区、员村红砖厂、小洲村村落及广东当代艺术中心、黄边站等自发性的艺术机构,不难看出,广州民间的艺术力量已经不容小觑。
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在展览开幕式上讲话。
Hi艺术=Hi 罗一平=罗
Hi:此次“机构生产”前期筹备了多长时间?
罗:从选择艺术家到最后确定策展人名单,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之所以叫“广州”而不是叫“广东”,因为这是第一次年轻当代艺术展览,我们希望做减法,但在规模中做加法。我们设想了很多方式来做青年当代艺术,也试图去寻找一些这样的艺术家。但是,作为广东美术馆,它的团队,习惯上与国内或国际上的大家合作,习惯 在这样的高门槛的状态下思考,对广州青年艺术家还没被世界认识的新生代关注的还不够,也不熟悉,这些年轻艺术家感觉离广东美术馆很远。现在就是来削弱、缩短这样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到广东美术馆也是他们发展的阵地。
Hi:此次“机构生产”前期筹备了多长时间?
罗:从选择艺术家到最后确定策展人名单,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之所以叫“广州”而不是叫“广东”,因为这是第一次年轻当代艺术展览,我们希望做减法,但在规模中做加法。我们设想了很多方式来做青年当代艺术,也试图去寻找一些这样的艺术家。但是,作为广东美术馆,它的团队,习惯上与国内或国际上的大家合作,习惯 在这样的高门槛的状态下思考,对广州青年艺术家还没被世界认识的新生代关注的还不够,也不熟悉,这些年轻艺术家感觉离广东美术馆很远。现在就是来削弱、缩短这样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到广东美术馆也是他们发展的阵地。
Hi:最后呈现的效果?
罗:从整体看,有活力。但如果同北京、上海、西南的当代年轻艺术家相比较还是有距离,这是总体的印象。但这次展览体现了广州年轻艺术家自己的特点。那么怎么通过广东美术馆来确立他们的自信,怎么利用这个国家的公共平台让个人的观念、思考很好地得到转化,并与整个社会的大众、时代、文化链接起来,这样他们能够走 得更宽。所以在整个展览的布展过程中,艺术家与我们一直处在一种不断地磨合、争辩,互相说服的状态。
Hi:明年会连续举办吗?
罗:如果这个展览发酵比较好,明年我们可能会继续举办,但并不是单纯的延续;不仅是广州,可能还涉及到广东的当代艺术生态,还有结合西南地区的艺术生态,不过这些都还没有成形。也就是说,将广东的资源与其他地区对接交流,与年轻艺术家之间对话,这是广东美术馆未来的计划,但最终还要首先落实到本次展览的效果。
Hi:如果举办下一届,会欢迎更多的艺术机构参与其中吗?
罗:我们也希望借这个展览,激发广州成立更多的艺术机构。让他们也意识到,一个艺术机构它并不是在孤立前进,而是国家政府也在关注,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 资金、平台,例如广东当代艺术中心,也刚成立不久,才做了一个展览,但我们也邀请他们加入,因为我们认为它是非常具有可能性的。
第一单元:“学院超链接”(由胡斌策划)
本单元所展开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梳理学院内部发生的艺术实验的延展关系。另一个方面则是与学院相伴随的各类艺术群落的兴起,它们与学院产生互补和互动的关系。
本单元所展开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梳理学院内部发生的艺术实验的延展关系。另一个方面则是与学院相伴随的各类艺术群落的兴起,它们与学院产生互补和互动的关系。
来自珠海的艺术家李景芳创作的作品《文化列车》 200x3000cm,受启发于涂鸦,延续2004创作的作品,量身定制的这辆“文化列车”,会驶去哪里?
艺术家李景湖,2014年开始的艺术项目“三无画廊”,将自己身边的非职业艺术家资源整合,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试图探讨日趋完善和成熟的当代艺术机制标准之外的可能。
三无画廊代理艺术家黄文森 《工厂标语》系列 布面喷漆 2014
黄文森,1990生于广东,现生活在东莞长安,广告公司工人,《工厂标语》是他用喷漆把工厂的标语喷在油画布上,完成一张抽象画。
三无画廊代理艺术家许家其 《船》 40x80cm 木版刀片 2014
三无画廊代理艺术家许家其 《云》 木版刀片 32x45cm 2014
许家其,1988年生于广西,现生活在东莞长安,刀模厂工人,《船》、《云》是他把电脑和手画的景物在木板上做成刀模。
三无画廊代理艺术家李岳阳 《被捕者》 布面丙烯 150x200cm 2015
李岳洋,1973年生于东莞长 安,90年代曾经是长安镇最著名的黑社会老大,2001年因绑架伤人案判刑13年,后获减刑于2009年出狱,现主要从事放高利贷、开赌场等工作。 2013年后因为帮一些艺术家制作作品而接触当代艺术,并开始制作自己的作品,他根据他自己生活在监狱的床制作的作品于10月20日在北京“箭厂空间”举 办个展。《被捕者》是他本人根据数次到树林里捕鸟的回忆进行的布上丙烯绘画。
黄春风 《吊灯的影子写生》布面油画 155x155cm 2014
黄春风 《从晨到雾》系列 布面油画 2014
黄春风《假皮沙发的空间练习》来自一天中不同时间,对投射在沙发上的光线进行描绘和对比,锻炼艺术家的空间意识。
来自广东汕头艺术家黄一山《洗背图》 布面综合材料 100x80cm 2015
黄一山《2杯塔》 布面综合材料 100x80cm 2015
杨小满 《化学方程式系列》 镜面PVC,不锈钢 尺寸不定 2014
伍思波 《开发中的会展中心》 布面油画 120x90cm 2010
苏宇俊 《地沟油种植水稻》 装置 300x300x7cm 2014
苏宇俊 《地沟油口红》 装置 尺寸可变 2014
肖映河 《动物园南门》 装置 尺寸可变 2014
肖映河《善良的猎人》局部 装置 尺寸可变 2013-2014
九用工作室(杨云杰) 《一只爱粉红的猩猩》 装置 70x80x100cm 2014
九用工作室(杨景瑜) 《阅读》 装置 30x25x4cm 2014
九用工作室(谢宇) 《工具》 装置 40x40x4cm 2014
陈子君 《关于告别的练习》 缝纫机、刺绣 尺寸可变 2015
杨义飞 《凑活》 视频、文献 尺寸可变 2014
01小组《我思故我在》影像装置直径 200x200cm 2012
01小组 《戏游》 装置 尺寸可变 2014
何利校 《100天的延续》 行为录像 尺寸可变 2014-2015
刘佳婧的综合材料装置作品《微微》,由24个闹钟组成的时间柱,每个闹钟对应着世界某一个时区的真实时间,当所有闹钟同时响起时,整个柱子会微微发抖。
吴超多频动画装置 《发生》 20分 2011-2013
吴超混合媒材装置作品《植物人视听唤醒项目(跨学科合合作项目)》 2014
第二单元:“黄边时间”(由李耀团队策划)
本单元试图以广东时代美术馆下属的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为对象,对其在过去两年的工作机制、实践轨迹、搭建的专业与社群网络、做出的成果和仍在持续更新的艺术生态培植试验进行梳理、回顾与呈现。
本单元试图以广东时代美术馆下属的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为对象,对其在过去两年的工作机制、实践轨迹、搭建的专业与社群网络、做出的成果和仍在持续更新的艺术生态培植试验进行梳理、回顾与呈现。
银坎保《水泥锥认领行动》,作品结合行为、图片、网络平台、现成物等,对个人艺术的边界进行探讨,通过艺术让个人和社会及他人产生关联。
《黄边时间:一起布展》,受现场条件限制,参展成员和特邀艺术家需要考虑其作品与展场空间的关系,顾及他者作品的存在而产生的布展方式。
陈定乾 《关于审视》 有机玻璃、背胶纸 70x70cm 2015
何俊彦 《GREE14》 布上综合材料 200x300cm 2014—2015
赖志杰 《I know,But》 霓虹灯 尺寸可变 2015
随处可见的布展中随机思考的过程,与艺术家作品一起在特定的展览空间,进行着大胆而先锋的探索。
胡向前延续为其助手量身定制的“自信体操”,第一次在公众场合表演。
蔡焕升+胡向前 《海丰计划》利用蔡焕升在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的资源,毕业后将分配到海丰各乡镇小学任教美术为研究对象,把黄边站的“研究—教育”计划进一步推广。
张立 《艺术家产》 黄边站项目实验室第五期 2013
杜忠健2015年装置作品《我的现在是你无法面对的曾经》,再现一个城市外来者的日常生活情绪,关于日常生活产生的状态叙述及情感世界。
第三单元:“在小洲:你想/你能干点啥?——2015小洲艺术生态抽样调查报告”(由胡震策划)
通过对长期居留在广州小洲村的青年艺术家和相关机构负责人的采访,以及艺术家创作个案的展示,呈现小洲村独特的艺术样貌。
通过对长期居留在广州小洲村的青年艺术家和相关机构负责人的采访,以及艺术家创作个案的展示,呈现小洲村独特的艺术样貌。
林伟祥 《种茶,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 茶叶、丙烯、粘粘合剂、麻布裱木板 120x680cm 2013-2015
茹创业 《花语系列》 布面丙烯 1243x670cm 2012
柯荣华 《走鬼 —武大郎》 综合材料 65x80x180cm 2014-2015
旅游团综合实验项目 《喝茶》 在小洲,听听艺术家的故事,喝喝茶,吃点武大郎烧饼。
杨帆绘画装置作品《父亲》,这组关于一位患有13年帕金森并做过3/4胃部切除手术的老者——杨延顺,逝世前18个月前的视觉报告。
郑龙一海通过互联网互动方式,散播方案于国内外社交网络,收集而来的《时空切片》,来自不同地域空间的志愿者在预设时间所拍摄下来的照片。
袁淑玲 《离开底波拉》 单频影像 5分17秒 2013
袁淑玲、蔡远河 《杂盒子》 单频影像 21分33秒 2014
柯坎法 《书》 废旧杂志 28.5x21x3cmx30 2014
何子健 《青在堂画学浅说系列》 纸本水彩 39x54cmx4 2014
郑琦 《书法》 宣纸 尺寸可变 2015
第四单元:“转换”(由李冠宇团队策划)
以广东当代艺术中心作为此次当代青年艺术生态考察展的一条机构线索,从艺术中心这一开放的载体出发,探索在此之上艺术家于空间和时间之中发生的各种“转换”。
以广东当代艺术中心作为此次当代青年艺术生态考察展的一条机构线索,从艺术中心这一开放的载体出发,探索在此之上艺术家于空间和时间之中发生的各种“转换”。
孙佳兴 《皮的研究(二)》 20x400cm 2014
罗奇 《迷草》 250x600cm 布面油画 2014
张志锋 《泳》 布面油画 170x150cm 2014
夏天 《无极》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5
黄道明作品《粉殳》 殳,古代的一种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无刃 880x200x200cm
洛鹏 《画谱系列—石石膏几何体》 综合材料 50x50x100cm 2014
第五单元:“游走于虚实之间”(由wx团队策划)
以机构为出发单位,研究地域环境与当代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以“艺术生态地图”为载体、“记录光”为投射、“光合作用生态研究”为感知,组织起了此次wx团队项目的总体方案概念——游走在虚实之间。
以机构为出发单位,研究地域环境与当代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以“艺术生态地图”为载体、“记录光”为投射、“光合作用生态研究”为感知,组织起了此次wx团队项目的总体方案概念——游走在虚实之间。
《记录光》由艺术家黄京抽取黄边站、小洲、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广东当代艺术中心,探讨艺术家本人与其工作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采访的形式,呈现多维度的展览角度。
“游走在虚实之间”项目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当代艺术生态地图”、“记录光”、“光合作用生态项目”。墙上分散在近百位艺术家手中的盆栽,吸收着不同艺术的养分,展现在广东美术馆的入口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