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江南,追溯中国现代绘画缘起
江南早已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脉基因。但江南也远不止一具停留在旧时光的美丽“僵尸”,而说到同中国现当代艺术关系,江南更是中国油画中“意象”一派的缘起。

苏州美术馆“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大展”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2019年3月2日,由苏州美术馆主办的“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大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上海文汇报主编张力行担任策展人,从江南地区在中国现代艺术中的重要性为起点,展出了包括颜文樑、刘海粟、任微音、吴大羽、赵无极在内的中国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并在此线索上,以“抽象”切入,展出了当代艺术家的近70余件艺术创作。回应江南“意象”在中国现当代艺术中的重要性,并对作为中国“抽象之都”的上海地区的艺术作了一次集中展示。

刘海粟极其创立的上海美专,是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阵地

刘海粟《巴厘岛风景》 60×74cm 油画 1940

任微音1926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院

任微音《秋花》 147x67cm 油画 1986

作为苏州人的颜文樑在1922年创办的苏州美专,是当时中国四大美专之一。

颜文樑《月夜泛舟》48x63cm 油画布面 1983
在策展人张立行看来,江南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发祥地。江南从民国建立新式美术教育始,就一直对欧洲流行的印象派及印象派之后的各种优秀现代艺术情有独钟。刘海粟、颜文樑先生创办的上海美专、苏州美专,任微音先生曾经任教的上海新华艺专,吴大羽、赵无极、丁天缺、吴冠中等曾经任教、就学的国立杭州艺专,都曾经是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教学重镇。中国美术史上一系列如雷贯耳的现代艺术大师、大家,几乎都与江南这片地域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这些艺术大师、大家的作品虽然风格迥异且各具特色,但却都有着同当时北方以徐悲鸿所提倡的写实一派绘画不同的更为强调“意象”的风格以及精神内涵。

身为江苏宜兴人的吴大羽,1927年留法回国先任教于上海新华专科,后又任教于杭州国立艺专,可谓中国抽象绘画的开启人。

吴大羽《射戟辕门》52.8x37.8cm 油画 80年代

吴冠中将油画和水墨画结合提炼的点线面等“抽象”绘画语言,更是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并影响了后世许多艺术家的创作

吴冠中《彩面朝天》 102x85cm 油彩 1998

吴冠中《苏醒》 150x360cm 彩墨 1994
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也在展览现场讲到,江南同“中国气派”的关系。“此次展览近现代名家,其相关艺术探索,大致出现两大倾向。其一是侧重于西方写实性语言与传统写意语言的结合。其二是侧重于西方表现性语言与传统写意语言的结合。他们可谓‘中国气派’的成功先行者。其写意的风景形象和人物造型中既含有逸笔泼彩的意趣,又具有表现主义风格形式的痕迹,成功地描绘出美术作品中的‘中国气派’。”

展览现场展出的王远(右一)、李磊(中)作品

曲丰国(中)、倪志琪(右一)作品

仇德树作品(左)
而或许正是这样一种“江南”文脉,上海也成为中国的“新兴艺术策源地”,这种对“意象”的表达,落实在绘画面貌上,便形成了当下上海“抽象”之都的面貌。在当代艺术部分的作品展示中,策展人以“抽象”切入展开。从水墨、油画以及雕塑等创作中,回应“抽象”所蕴含的本质的自在、象征的精神。

刘国松作品(左)

陈钧德 《山深云满屋》 布面油画 2015

王劼音 《荷池》 水墨 2014

尹呈忠 《昔日景观》 漆画 2016
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