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青年” “青年”再见
9月5日晚7点,位于三里屯西五街的西五艺术中心开幕了新展“再见青年”。策展人夏彦国邀请了董亚楠、皋翱、耿雪、贺鹏琪、黄蓝、李萌、李萧禾、刘超、刘艺超、孙靖林、孙亚飞、王铮、夏弢、徐紫迪、赵磊、张百川这16位青年艺术家参与。他们多是刚从艺术院校毕业,作品状态较为丰富。伴随着初秋的晚风,诸多青年人畅谈于此,让西五艺术中心的院落显得格外热闹。
夜晚的西五艺术中心挤满了参加开幕的人群
展览将“再见青年”作为题目,从字面上提供了两个方向的误读。究竟是“再”见青年,还是“青年”再见呢?策展人夏彦国思考应该属于后一种。在展览的前言中,他对此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解读:近些年,艺术节关于青年艺术家的展览和扶持、奖项等活动逐渐多起来,以至于成了一种收藏趋势和一个重要话题。如今众多的青年展览,除了在宣传“青年”,还在宣传些什么呢?往往,我们谈到青年,会说他们有活力,有激情,羁绊少,敢作敢为,他们代表未来。这里谈到的青年的意思应该是年轻。而年轻不一定有为,年轻也可能幼稚,毫无作为。青年真的可以代表未来么?青年真的敢作敢为吗?我看也未必。稍微看看如今的各种青年展上的作品就不难做出判断。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未来,敢作敢为,更有创作力,这只是社会对于青年的期待。不是每个青年都有号未来,即使有,肯定和过去是不一样的。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是否有属于自己的新东西才非常重要。如果,“青年”成了一种吆喝,那实在是太无聊了。所以再见,“青年”。该用作品说话。
参展作品体量普遍比较小巧精致
刘艺超《大猫与他的玩具》110x170cm 布面油画 2014
孙亚飞的陶瓷作品“现场”系列
李萧禾的传统风情创作使用了木板坦培拉与矿物颜料相结合
那么展览上的青年人是不是用作品“说话”了呢?看罢作品,可以感受得到每一位艺术家试图表达的欲望都非常强烈,其中有许多作品的审美趣味也相当独立。不过由于初辟蹊径,能够看出一些表现方式并不纯熟,影响了“说话”的效果。似乎一个艺术家应当在多大的程度上依靠表现技法也是当代艺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是否过于沉湎于内在世界,或是借鉴前人留有痕迹,都在于一个度的把控。在展览上,观者能够发现一些很有秀气的作品。董亚楠的恐龙系列,尤其是她所制作出的精致画册作品,趣味十足,适合全年龄段人群。黄蓝的作品,外观、形式上都非常成熟。多种技法的组合加上到位的情绪表现,让其作品显得相当耐看。孙靖林以及王铮的作品之间可以找到相通之处,即颜色偏灰的画面质感以及复古的故事内容。夏弢呈现了几件带有观念特质的装置作品,不过材料的运用上似乎还有待成熟。
董亚楠《十八颗恐龙蛋》50-×32.5 cm 德国哈尼穆勒收藏用纸 艺术微喷 2014
董亚楠的恐龙作品
黄蓝《标本:凝固》45×30 cm水彩,树脂,胶等2013
贺鹏琪《白孔雀》26X39cm 木板彩绘 2012
夏弢的作品《动态》
9月9日,西五艺术中心将举办青年艺术家群聊会,畅聊青年的问题和现状。展览将持续至10月5日。此展览在北京结束后,将移至上海的“半空间”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