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三展齐发,高调开年

作者:刘霞 2017年3月5日 资讯展览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开年三展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开年三展
3月4日,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开年首展同期开幕“被遗忘的典范:梁铨创作与潇湘八景美学传统”、“伪证与创生:宋朋个展”以及蜂巢·生成计划第二十四回的“游牧小说:蒲英玮个人项目”三个展览。
“被遗忘的典范:梁铨创作与潇湘八景美学传统”被包围在一片竹林中
“被遗忘的典范:梁铨创作与潇湘八景美学传统”被包围在一片竹林中
“被遗忘的典范:梁铨创作与潇湘八景美学传统”展览现场
“被遗忘的典范:梁铨创作与潇湘八景美学传统”展览现场
“被遗忘的典范:梁铨创作与潇湘八景美学传统”展览现场
“被遗忘的典范:梁铨创作与潇湘八景美学传统”展览现场
展览开幕的同时,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宣布了2017年展览计划,并宣布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将于3月19日开馆。2017年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讲继续保持着同过往相同的展览节奏的同时,也是更加向外发力的一年。除了在地域上的拓展之外,也将开始在“本土”的标签之上,关注和带入更多的国际化因素,本次生成计划正是对在国际留学的中国年轻艺术家关注的开端。而在展览陈设环节,开年首展即定下了极高的调性。配合梁铨对潇湘八景这一传统绘画的当代探索,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同设计师仲松合作,并在伍拾伍號院子艺术空间和天物的协办下,用近千颗竹子将江南的春色搬进了展厅。正如历朝历代对潇湘八景的的描绘都建立在自身时代特征之上对“潇湘”文化的情感认同一样,“蜂巢”用这样一种手法构建了自身在画廊品质上 “潇湘八景”式的情怀和情感。
梁铨《潇湘八景之2016-1》120×90cm 色、墨、宣纸拼贴  2016
梁铨《潇湘八景之2016-1》120×90cm 色、墨、宣纸拼贴  2016
梁铨《潇湘八景之2016-2》120×90cm  色、墨、宣纸拼贴 2016
梁铨《潇湘八景之2016-2》120×90cm  色、墨、宣纸拼贴 2016
梁铨 《潇湘八景》组画  色、墨、宣纸拼贴   2016
梁铨 《潇湘八景》组画  色、墨、宣纸拼贴   2016
梁铨《春夜多雨露(5)》40×35cm 色、墨、宣纸拼贴于宣纸 2007
梁铨《春夜多雨露(5)》40×35cm 色、墨、宣纸拼贴于宣纸 2007
“被遗忘的典范:梁铨创作与潇湘八景美学传统”是艺术家继2013年“烟色轻染:梁铨个展”、2015年“蓄素守中:梁铨三十年绘画作品展”之后,艺术家对自身创作中主体性的切片展示,在这一批新作中,以“潇湘八景”作为创作主题,勾连传统美学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脉络,呈现传统视觉典范对于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并探讨由此带来的与众不同的艺术路径以及拓展将来创作的可能性。
“伪证与创生:宋朋个展”现场 尺幅最大的作品《1939.12》310x310cm  布面丙烯 2016
“伪证与创生:宋朋个展”现场 尺幅最大的作品《1939.12》310x310cm  布面丙烯 2016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三展齐发,高调开年
同样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挖掘自身创作的主题的形式,B\C厅展出的艺术家宋朋个展“伪证与创生”所呈现出的气质则与梁铨展览现场竹林影印之下的雅静形成了强烈的冲突。这种冲突除了作品内容上的直观反映,更是艺术家年龄上的一种反差。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三展齐发,高调开年
宋朋作品局部
宋朋作品局部
宋朋作品局部
宋朋作品局部
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的宋朋目前生活在自己的出身地青岛,他作品中的大量图像挪用自影像与摄影中出现过的历史人物与新闻事件,在画面中,艺术家如同一个起义者,对于一些特性显著的历史形象,使用一种接近黑白或单色图像的介入方式,形成对图像原有意义的遮蔽或否决。而在事件的“创生”过程中,艺术家建筑学的背景又让其在画面中处处隐藏着空间纵深感,他将人、事、物错落有致地置入画面空间,融入人造光线,制造出强烈的剧场真实。
艺术家 蒲英玮
艺术家 蒲英玮
“游牧小说:蒲英玮个人项目”展览现场
“游牧小说:蒲英玮个人项目”展览现场
如果说宋朋的作品是在一块块的平面空间中制造了一出出剧,那么D\E展厅的“游牧小说:蒲英玮个人项目”则将空间设置成为了一个故事的叙述空间,走入其中,根据艺术家精心“遗留”在空间中的照片、文字,影像甚至是与空间投影的互动,可以读出一个留学法国的年轻艺术家在异国他乡的对自己、对种族和文化的疑问和思考。
整个展览最终浓缩为一部“个人传记”
整个展览最终浓缩为一部“个人传记”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三展齐发,高调开年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三展齐发,高调开年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三展齐发,高调开年
蒲英玮出生于1989年,2013年自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至今就读于法国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蒲英玮的创作以文献研究的方式展开,他认为个体的经验与记忆是作为世界存在的证据。此次展览中,所有的作品与空间陈设都来自于作者自2013年居住在法国后开始的关于异域文化与少数人种的收藏,包括影像、照片、绘画、文本,而最终,这些跨越了种族、国家、宗教、语言、殖民等宏大叙事的感性的档案,全部降落在作者自传式的个人史写作上。
 
展览将持续至4月7日。

相关人物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