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美术馆的当代艺术品牌展 “在路上·2014”概况披露
“在路上·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新闻发布会现场
关山月美术馆的当代艺术品牌展览“在路上”于8月5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披露了2014年的展览概况。“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是关山月美术馆于2013年发起的一项持续性的,对当代艺术进行文献级梳理的项目。面对当下不断涌现的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以及青年批评家,关山月美术馆希望通过“在路上”,将这股新兴力量聚集在一起,共同来做年轻人的事。2013年的“在路上”关注的是油画,而2014年则聚焦新水墨。
据关山月美术馆学术部主任、本届策展人之一的张新英介绍,活动将目标艺术群体定位在70后与80后,这两类已经进入艺术创作盛期却还没有得到深入梳理的艺术群体。这些艺术家的史学意义不单是因为其在线性的历史发展当中区别于50后与60后,更主要的是他们整体生态形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重要的转折。与前辈相比,这批青年艺术家更多地实现了艺术从客体向主体的转化。若前人已经完成了思想解放、复兴文化的艺术使命,解决了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转变的过程,那么青年艺术家的使命便是确定中国当代艺术的主体性,探索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为此,“在路上”的主要目的就是从史学梳理的角度出发,以当下的主要创作力量——70后和80后为对象,通过多位批评家提名、问卷调查、工作室走访等综合形式,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进行生态观察、展示以及文献留存。在组织展览的同时,青年批评家也会全程参与,并对其中反映出来的艺术问题进行探讨。“在路上·2014”的策展团队是由关山月美术馆学术部主任张新英、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以及《艺术与财富》主编朱小钧组成。张新英希望“在路上”能够真正发挥记录历史、创造历史的作用。“在路上”从媒介入手并不是想要强调媒介本身。中国当下以单一媒介进行的创作比重依旧很大,各种媒介之间的艺术发展步调不相一致,并且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为此,“在路上”希望通过对单一媒介系统的整理,解决其中暗含的问题。第一年是以油画,然后是新水墨,最终会在第五年进行全面整理,探讨综合性问题。
盛葳表示,做水墨类的展览极具挑战性,因为各类水墨展览从2012年开始一涌而出,难以作出新意。为此如何进行学术定位,是需要考究的事情。此次展览策划将从历史梳理与推成出新这两个方向入手,将艺术展览变为知识生产场所,推进学术研究。此次展览的艺术家将通过几十位艺术家与批评家推荐获得。盛葳说,通过他们的提名,可以看出当下新水墨发展的面貌,以及他们所关注的学术角度。有着媒体人身份的朱小钧说道,最近的水墨展览大多与市场因素挂钩,很难真正反映当下的水墨发展面貌。而关山月美术馆非营利的性质去除了市场化因素的干扰,增加了展览的学术性。虽然在此次近200位提名艺术家中不乏水墨市场的热门人物,但是策展人并没附和市场趣味,纳入全部的市场明星。在这30多位入选艺术家中,更有60%的艺术家是不被人熟知的。朱小钧希望展览能够更为完好地构建出当下水墨发展的真实面貌。
“在路上·2014”由关山月美术馆与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主办,在大道融元艺术基金、中国移动通讯公司深圳分公司的支持下,于2014年12月26日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随后展览有望巡展至重庆、成都、武汉、上海等地。而最后一站将在北京中间美术馆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