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申画廊两展开幕 虚幻真实相交织
胡项城意念结构系列作品
2014年3月15日,胡项城的“隐形·显像”与张永旭的“远方”在沪申画廊同时开幕。抽象符号编织的现场与具象景物装饰的展厅,令前来看展的你游走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或是从中获得精神层面的影响,或是从中体会现实生活的美好,进入其中,来场不一样的旅行。
“隐形·显像”由“一期一会”、“意念结构”、“无始无终的对话”和“天体”四个主题构成,分别展示了胡项城创作的拼贴、绘画、雕塑和装置。除此之外,艺术家更将工作室搬到画廊,再现艺术诞生的过程。期间,观众也可参与,了解其中的创作方式。
胡项城将自己工作室的一部分搬到了画廊
胡项城早期的作品包含了九十年代初到日本和非洲游历创作的抽象和自我想象的图式。接受过苏式绘画教育,80年代后,胡项城抛开原有的绘画理念,开始绘画较为抽象的记号。这一切都与他的异国经历有关。非洲、西藏的原生态生活与东京和纽约制造的所谓现代化生活之间的差异,使胡项城找到了超出了空间可能性的精神跨越。以“隐形·显像”为题,他表示:“因为当我们看到一些图像以后,艺术家总会有一种好奇心,猜想隐藏在内的力量是什么。“无论宗教还是思想,都没有具体可见的形状。为此胡项城通过绘画心里想象的结构,令它与外在的宇宙对应。而后期回国,他把在非洲创作的记号放大,感受扩大,创作出超越现实的生命记号。而其中的拼贴作品包含了不同时期的图像,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连续。他说,拼贴无法一次完成,因为同一个画面可以容纳不同的记忆碎片。在胡项城的拼贴中,生命的印记不是时间遗留的痕迹,而是记忆构成的多彩世界。
胡项城的雕塑作品没有固定的造型
展览中,艺术家以一张“隐形”一张“显像”的形式呈现,不强调时间的连续,而是让过去与现在交流对话。除了二位平面作品,还有三维雕塑与装置。雕塑或像机器、像人、像某个生命体。地下的镜子对天光的反色营造出天地相接的错觉。而装置在你的参与下活了起来。它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神明的法器》,逐渐成为工业时代的无生命体,逐渐抛弃了这个世界。
张永旭的油画作品,展示了不同地域的文化景观
张永旭的“远方”为我们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景观,有都市的街道楼宇,有故乡的自然风光,也有民间的奇趣表演。看似真实却不写实,景物色彩的主观搭配书写出艺术家的真实情感。画面没有繁琐的笔触修饰,没有极为讲究的色彩表现,更为潇洒、率真,充满童趣。作品《杂技》中,扁平的人物背离了传统的写实画法,明亮的色彩令现场的氛围更加活跃。80年代,当人们对苏式写实风格迷恋致极时,张永旭却另寻出路,表现了自己的艺术格调。
胡项城1977年毕业中国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78年开始,他在西藏大学艺术系任教达三年,感受到了西藏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不可分割的另类境界。1986年胡项城旅居日本,从事当代艺术、民间工艺学、造型学的研究,90年代初,胡项城参与了上海双年展的创立,不久,就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南部非洲艺术创作和游历考察活动。
张永旭1963出生新疆,1985年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四画室,1989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工作在北京
胡项城与张永旭的个展将持续到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