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二十余年精华 威廉·肯特里奇亚洲最大规模展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今年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威廉·肯特里奇:样板札记”于6月26日下午2:30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展览筹备了4年之久,这也是这位南非艺术家迄今为止在亚洲最大规模的展览。
展览现场
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1955年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90年代起活跃在国际艺术界。2000年第一届上海双年展是肯特里奇首次在中国露面,15年后的今天再次在中国参加展览,UCCA馆长田霏宇评价肯特里奇“已经从最初有关南非本土历史与记忆的创作中抽身,转向一系列关于启蒙哲学、革命乌托邦主义以及经验主义时间性的思考上来。”
UCCA馆长田霏宇和肯特里奇
肯特里奇拥有绘图员、动画师、电影制作人、哲学家、演员、导演与作家等多重身份,此次展览展出了他1988年至今的全部重要作品,形式包括炭笔画、纸上印度墨水、动态雕塑、舞台模型装置、多频影像等,既有2012年在卡塞尔文献展上大放异彩的《对时间的拒绝》,也有根据莫扎特《魔笛》而创作的作品《暗箱》。此次展览共分为楼上楼下两个展厅,一层的展厅为作品的主要展厅,肯特里奇各时段的代表作、影像、装置等作品都在一层展出;二层为UCCA为此次展览策划的公共项目,观众可以阅读肯特里奇收藏的艺术家的书籍、近距离欣赏他的短片。
展厅内的装置作品
此次展览的核心作品之一是与展览英文名同名作品《论样板戏》,创作时肯特里奇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尤其是鲁迅到革命样板戏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为一个在几乎都在约翰内斯堡工作室内创作的艺术家,肯特里奇表示他需要把外面的空间带入工作室,并将外界的信息碎片进行重构,首先他必须要对外界的某种事件、现象感兴趣,并且与之建立联系;其次还要以合适的方式将素材运用到作品中。
肯特里奇作品
肯特里奇作品中最标志的叙事方式就是绘画的擦去和重写。此次展览的另一焦点“苏荷·埃克斯坦”系列手动绘画就是以这种叙事方式创作的,这是一系列发生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约翰内斯堡的富商苏荷与他的妻子以及映射艺术家本人的、身份卑微却整天做白日梦的菲利克斯·泰特鲍姆之间的三角恋的故事。
田霏宇和肯特里奇为观众导览
观众在展览现场
展览持续到8月30日。此外UCCA还将在展览期间展开“边缘思考日”系列主题活动,包括论坛、演出等形式,探讨肯特里奇的方法论和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左起:《高雅的艺术》、《希望的艺术》、《围攻的艺术》 1988
《流亡中的菲利克斯》 1994
《据我们所知,没有什么在看着》 2013
《据我们所知,没有什么在看着》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