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画廊携手立木画廊 带来麦克阿瑟·比尼恩亚洲首次个展
5月末的香港进入湿热的雨季,随着春拍季的第二波热潮,香港的画廊也在世界各地的藏家、经纪人、媒体再聚香港的此时,更新各家的展览。其中,老牌香港艺术地标的毕打行中,位于三层的MDC画廊就与其楼上的邻居立木画廊香港空间、立木画廊首尔空间,三个空间携手带来美国艺术家麦克阿瑟·比尼恩(McArthur Binion)的亚洲首次个展。


麦克阿瑟·比尼恩在MDC画廊展览现场


麦克阿瑟·比尼恩在立木画廊(香港)展览现场
麦克阿瑟·比尼恩1946年生于密西西比的梅肯,在成为艺术家之前,他曾是一位作家。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比尼恩将自己描述为一个“乡下的现代主义艺术家”。外界经常用“抽象”“极简”形容他的大型绘画,而比恩尼却常常拒绝这种归类。他创作了很多非传统的,有很强自传性的抽象作品,并以此丰富和扩展了传统抽象派和现代主义艺术的风格。同时,比尼恩也是非裔美国艺术家群体中的先锋,他们在经历了数十年被艺术圈边缘化的境遇后,重新获得了艺术市场的青睐,也揭示着非裔美国艺术家的全新时代。


《Hand:Work, 2019, Ex. Unique》 213.36×213.36×5cm 木板、纸面油彩棒 2019
MDC画廊
MDC画廊

《ink:work, 2018, Ex. Unique》 60.96×101.6×5cm 木板、纸面墨水、油彩棒 2019
MDC画廊


《Hand:Work, 2019, Ex. Unique》 182.88×121.92×5cm 木板、纸面油画棒 2019
MDC画廊


《ink:work》 101.6×60.96×5cm 木板、纸面油彩棒 2018
MDC画廊
MDC画廊
或许对亚洲艺术圈来说,比尼恩不算是一位熟悉的艺术家,但是他20世纪70年代就交往过的艺术好友,你一定不陌生:让·米榭·巴斯奇亚(Jean-Michel Basquiat,)、玛丽·布恩(Mary Boone)、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等。在1980至1990年代间,比尼恩的创作向一种精简、绚丽和几何式的抽象艺术转变。

《ink:work》 91.4×61× 5.1cm 木板、纸面墨水、油彩棒 2018
立木画廊

《hand:work》 45.7×30.5×5.1cm 木板、纸面油彩棒 2019
立木画廊
当我走进MDC画廊的展览现场时,那些位于巨大画布上的层层叠叠交织的彩色网格,让我想起了中国艺术家丁乙的“十示”系列。然而实际上,比尼恩的绘画并不会让他在亚洲人眼中成为“西方的某某”。他的网格中,有书写、有拼贴,有按规律进行的平涂,亦有不知所云的呓语……据悉,其中有比尼恩早期绘画中的明亮色调演化而成的彩色墨汁,他将颜料泼洒在地址簿的复印件上,使之成为其笔下星星点点的不同碎片。同时,比尼恩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同辈艺术家中十分重要的一位,通过将其个人历史融入这些看似简单的绘画中来实现拥抱新型、商业级材料的后极简主义,与更加个性化、正统、严肃的极简主义的结合。


麦克阿瑟·比尼恩在MDC画廊展览现场
麦克阿瑟·比尼恩在MDC画廊的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在立木画廊(香港)的展览将持续至7月6日,在立木画廊(首尔)的展览将持续至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