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土走向国际,2017第三届水墨艺博会发布会在京举行
作为全球首个以现当代水墨为主题的艺术博览会,在跨入第三个年头之际,水墨艺博将于12月回归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在延续50家参展画廊的规模的同时,第三届水墨艺博还将迎来“水+墨”等一系列专题学术活动。11月6日,在北京发布会现场,除创始人及总监许剑龙外,还邀请了专攻水墨的画廊主、艺术家等嘉宾。

水墨艺博2017北京发布会现场

水墨艺博2017北京发布会现场
自近现代以来,被视为东方文明象征的“水墨”开始步入历史性的现代转型期。由于视角、身份和地域的差异,水墨陆续展现出不同的面向,某些观点之间甚至相互矛盾,这就是水墨在今天所面临的状况。水墨艺博自2015年创办之初,就利用香港这一独特的地缘位置优势,致力于推动亚洲水墨的相互了解,以及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水墨艺博的定位是为正在进行现代性转折的水墨艺术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国际性舞台——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最为“水墨”的作品, 也可以看到非常“不水墨”的作品,但或许他们都是受到传统水墨的熏染,只是在今天走上了不同的艺术路途。

黄孝逵 《尼加拉瓜瀑布》 设色纸本 2016 水墨创意会,香港 (Large)

李津 《生生不息》 138×69cm 水墨纸本 2017 墨斋,北京
成立至今三年,水墨艺博2017将一如以往致力于向大众展示不再局限于利用传统宣纸和笔墨等创作媒介的水墨艺术,让收藏家、评论家、学者、媒体及艺术爱好者能够以开放的视角,一同发现当代水墨艺术无限的可能性。据悉,水墨艺博2017继续精选来自多个不同国家及城市的50家参展艺廊,力图以高标准的阵容呈现高质素的艺博会。
在展览项目方面,水墨艺博将与参展艺廊携手,就水墨艺术的当代视野联合呈献一系列题材广泛的展览。而本届水墨艺博的亮点还在于其与北京库艺术合作推出的《水+墨:亚洲视野下的水墨现代性转化》专题图书与“水墨”系列学术论坛及展览活动,以水墨艺博的国际视野和文化碰撞的强度,邀请中、日、韩和港台地区的批评家、画廊主、策展人、艺术家们共同参与,在2017年末集力呈现一次有关于水墨文化的“游牧”之旅。

王冬龄 《落地书法屏风》 塑料彩,胶片 2017 汉雅轩(香港)

徐永进 《反者道之动》 水墨纸本 2016 意识画廊,台湾
在香港这样一个尊重个体表达和自由多元文化氛围的国际大都市,我们有水墨艺博的出现,提供一个专业的平台来审视“水墨”的价值,也在展示着我们对于未来的认知。水墨虽作为中国艺术家最为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观念的表达媒介,却身处一种强烈的矛盾中: 它既能完美地表达东方人对于审美的把握,至今无可代替; 但同时,它亦面临着打开自身,面对当下,向世界表达自己的课题。而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所关注的。

冰逸 《声音绘画系列(1)》 水墨纸本 2016 墨斋,北京

杨诘昌 《无题》 水墨纸本 1987 墨斋,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