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态 PSA再溯当代艺术30年
李旭的导览总是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且时常爱八卦艺术家生活
虽然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回顾性展览,在国内民营美术馆已经发生过不少,比如说费大为为尤伦斯策划的开馆展、高名潞做过的“意派”、民生美术馆的“三十年”系列等,在对此了然于心的情况,PSA(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仍然选择了以一场“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来为这座国内首座公立当代艺术美术馆的开馆展系列画上句号。策展人李旭表示,这次展览首先是一次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课题,“必须要对三十年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做一种表态”。
8月17日,PSA副馆长兼此次展览策展人李旭、艺术家代表张恩利、谷文达、喻红出席了下午三点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三层小剧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馆长龚彦因故未能出席。谈及展览由去年开馆展上海双年展期间所提示的“中国创造”变为当下的“时代肖像”,李旭说道:“原因有三:一是资金;二是时间;三是制度上的制约。比如说‘查税门’事件就给作品流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他认为一开始设定的“中国创造”展览方案是一个编年史式的展览,要做成至少需要三年时间,2500万左右的经费。
在这“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下,PSA试图借由“肖像”这一主题尽可能地囊括当代艺术三十年来的基本样式,在“泛肖像”的概念下,除绘画作品之外,影像、装置类作品也被囊括其中。主题展由“具体的人”、“内心世界”、“身体语言”、“社会形象”和“未来生存”五个单元组成,囊括了117位(组)艺术家,近乎300件作品。在“具体的人”版块,不然感知到李旭所提及的“美术馆资源大起底”,该板块聚集了借自于中国美术馆的罗中立的《父亲》、王亥的《春》、何多苓的《青春》、高小华的《为什么》、龙美术馆的《第三代人》、赵半狄作品《远方来信》、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陈丹青作品《洗发女》、何香凝美术馆的王克平作品《无题7-07》等等。作为一次成果展,在展览组织架构下,60后艺术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展览主体,而从作品选择来看,显然相对成熟或者认可度、知名度较高的艺术家得到了更为突出的呈现,比如说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刘小东、喻红等,而坐镇PSA一楼的超大型作品则由张洹2013年新作《知天命》以及谷文达创作于1999-2000年间的大型装置《联合国-人间》担纲。
大体而言,整个展览将“肖像”这一概念放宽到“与人相关”,主题展在艺术家作品的选择上也尽可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比如说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理解、容易进入的作品,再比如说将张海儿、肖全、陆敏儿、韩磊这类当代纪实摄影名家纳入范围内,概念上有所拓展、也更能体现“时代”特性,也包括试图跨界的由《新周刊》带来的记录三十年文化艺术界的特别展“小事记”。
李旭说这次大展以写实为主,而漏掉的抽象艺术部分其实恰恰是他个人多年来一直研究的课题,他表示日后会补上这方面的展览。同时他希望展览能够让“三老”满意,即老领导、老外、老百姓。“我觉得不大可能。老干部对当代艺术兴趣不大。”有网友在微博这么回应道。而从展览用心良苦选择的体量颇丰富的呈现影视文艺明星肖像的作品来看,估计能笼络不少老百姓。就个人观感而言,逛完整个展览,相比较看展前所收获的信息,我对PSA的超高期望稍稍回落了一点;而从另一层面来看,在推动当代艺术走向更广泛的公众这一课题上,PSA兴许能够拓展出一条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