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何迟之间,隔着难以复制的十首歌

何迟个展“隔音”海报
何迟是许多艺评人都喜爱的那类艺术家,他那些既空又实,既无聊又深刻的作品为评论者提供了广阔的言说空间。来自上海的独立撰稿人姚梦溪就曾因写他在2016年在箭厂空间的项目“隔馆”,而获得第三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二等奖。何迟说自己是沾了光的。但很难说谁成就了谁。在2012年创办了著名的“我们说要有空间于是就有了空间”的何迟来说,他早已将生活过成了艺术。

拾萬空间展厅
当何迟在微信上发来他11月3日在拾萬空间的个展邀请函时,我回了一个字“来”,顺手又发了个龇牙笑的微信表情。收到他回复“合掌““玫瑰”四字。两天后在某活动上遇见,他正忙活着在微信上给朋友发展览邀请函,偶尔抬头寒暄几句,说发微信时会不由自主地作出表情反应,比如龇牙笑,擦汗。我这才想起他在微信上给我的回复都是文字,没有emoji。原来,这也是他的作品之一。大约五六年前,何迟曾在双飞艺术小组创建的“中国最好的拍卖协会”群里将他的所有微信表情以900多元的价格拍出,终身不能使用。如此“荒唐”的举动,让我立刻对这位出生于1978年的艺术家三天后的个展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何迟剧透说展览内容就是海报所见。那是一个音乐APP播放器的截图,我自然的反应是跟音乐有关。展览名为”隔音“,和他两年前在箭厂的项目一样,都是”隔“字辈。何迟说“隔”来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隔”与“不隔”对文学作品提出审美评判,王国维推崇“不隔”,排斥“隔”。“隔”如同雾里看花,隔着一层,相反,“不隔”好像事物都在眼前。而“隔”与“格物”的“隔”既同音也有相同的含义。这大概是他近几年的创作线索之一。


展厅每次只能进入一个人,空无一物,但是又满满当当地被录制了四十三分零五秒的十首歌填充
“隔音”是何迟2017年在”唱吧APP“里录制的十首老歌,是那一年他所有的工作与生活,也是那一年他的自我画像。这些歌唱难以复制,就像他的生活。展厅里空无一物,但是又满满当当地被录制了四十三分零五秒的十首歌填充。我在开幕当天下午来到画廊时,展厅外已排了大约十多人。因为还要赶去别的地方的缘故,我没有多余的时间等待,花50元买了盘磁带便匆匆离开了。回到家,撕开那层保护膜,像二十年前流行的磁带一样,十首歌曲名按播放顺序印在包装纸上:张学友的《祝福》、刘德华的《天意》、陈淑桦的《滚滚红尘》……当然,这些都是原唱者。磁带里存留的是何迟的声音。可是此时,我却因为没有录音机,被隔在了声音之外。何迟似乎早有预见,他在磁带盒上留下了一句“我和我们之间,隔着一段声音”。


何迟的“隔音”磁带,2017年录制的十首歌都存储在这个不易找到播放器的磁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