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睿,绘画装置中的身体感受
5月5日空白空间画廊继谢帆个展之后继续推出年轻艺术家李姝睿个展“庇护所-所有的恐惧来自于世界边际未知的闪烁 ”。李姝睿与谢帆一样毕业与四川美术学院,2004年毕业后便离开重庆到北京开始自己的艺术生涯。作为年轻80后艺术家,李姝睿一直坚持自己的油画语言。
这次展览是李姝睿在北京的第一次个展。展览作品是由106块油画组合成的绘画装置。在作品中,艺术家通过背后复杂的钢架装置,将疏密有序的光点绘画组合成立体结构,并由下至上向中间倾斜。整体作品组合成类似于带穹顶的建筑或者是山洞效果。同时从展厅门口一块红色地毯由底到高将观众引导到作品面前。在作品正前方一盏聚光灯渲染出舞台效果,光线射入作品正中心的同时让观众的体验更加仪式感与置身舞台的不安全感。
李姝睿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更好的给作品带来身体感受。李姝睿坦言:“带有社会意义与观念性叙事的作品一度是艺术界的流行,但对于这样的作品艺术家特别是年轻艺术家处理不成熟很容易被简单消费。”并且对于过于流行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所以回头看,作品中最直接的身体感受就变的很重要。所以从油画形式的最基本语言入手,李姝睿通过试验尝试寻找到了自己的语言形式。通过密集排列的光点绘画,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能直观的通过身体感受与作品进行沟通。
并且这样的语言试验可以低成本的在艺术家工作室完成。通过不断的作品试验,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逐渐积累到一定阶段,像在这次个展中带有空间、光线、绘画等多媒介的综合装置作品才得以亮相。值得提到的是,在展览同一天,李姝睿的先生陈杰的个展与好友郭鸿蔚的个展分别在“空间站”与“前波画廊”开幕,这也是三个同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年轻艺术家的集体亮相。
李姝睿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更好的给作品带来身体感受。李姝睿坦言:“带有社会意义与观念性叙事的作品一度是艺术界的流行,但对于这样的作品艺术家特别是年轻艺术家处理不成熟很容易被简单消费。”并且对于过于流行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所以回头看,作品中最直接的身体感受就变的很重要。所以从油画形式的最基本语言入手,李姝睿通过试验尝试寻找到了自己的语言形式。通过密集排列的光点绘画,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能直观的通过身体感受与作品进行沟通。
并且这样的语言试验可以低成本的在艺术家工作室完成。通过不断的作品试验,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逐渐积累到一定阶段,像在这次个展中带有空间、光线、绘画等多媒介的综合装置作品才得以亮相。值得提到的是,在展览同一天,李姝睿的先生陈杰的个展与好友郭鸿蔚的个展分别在“空间站”与“前波画廊”开幕,这也是三个同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年轻艺术家的集体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