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联展 黄敏作品亮相德国驻华大使官邸
以“关注中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主题,用“角度转换——中德视角下的中国大都市日常情景”为名,6月12日,德国艺术家戴特勒夫·瓦施考(Detlef Waschkau)与中国艺术家黄敏作品联展在德国驻华大使官邸开幕,展览展出了两位艺术家从对环境与普通人生活为关注点出发的艺术创作。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在德国驻华大使官邸展出

展览现场

黄敏2005年作品《青花瓷板》
一位是短期居住在中国的德国艺术家,一位是长居中国并有丰富的海外展览经验的中国艺术家,两位艺术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他们面对同一景物时有异的关注与不同的情感。在为展览所撰写的《独立并关联》一文中,杜曦云写到,“存在即感知、艺术即表达。每个人对客观存在的感知和思考,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个人化的。把每个人的独特感知和思考汇集起来,众多碎片的组合更可能接近全景图。黄敏和Detlef Waschkau用艺术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各自的独特视角,并期待着和每位观者的视角发生关联”。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偏爱日常情景的黄敏笔下的“黑桥”——无论是卡拉OK,还是晚霞,还是“落日”或者“黄昏”,都以一种偏向写实的现实主义情怀,再现着某个夜晚或者某个惊鸿一瞥,那个看上去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黑桥”,那个弥漫着嘈杂气息和怪异味道的“黑桥”,在艺术家笔下成为永恒的纪念。黄敏以艺术家的视角记录着这个她所熟悉的环境,同时也倾诉着她对彼时彼地的情感。

黄敏作品《黑桥——卡拉OK》

黄敏作品《黑桥——晚霞之一》

黄敏作品《青花瓷板——中国地图》
戴特勒夫·瓦施考则擅长“从现实意义角度真实再现接到场景”,长于以“大城市的生活为题材创作21世纪的图像语言”,以板上刻制并上色的手法,瓦施考营造着一个又一个带有立体拼贴感的画面。那些我们所司空见惯的石狮子,绿黄相间的北京出租,老旧的筒子楼、招牌上的汉字以及着各色服饰的人潮,在艺术家手中变成一个现实生活图景——让观众觉得就好像是一个又一个生活即景,而其创作者不过是一位在中国短暂居留的外国人。

戴特勒夫·瓦施考作品《Urban Landsc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