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2025年9月26日 资讯展览

“重构星空”:当纤维艺术与“全球南方”文化觉醒相遇

2025年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2025 Hangzhou Triennial of Fiber Art)于近日在杭州正式拉开帷幕。本届三年展由知名策展人姜俊、黄燕、阿萨杜尔・马克洛夫、许嘉担任策展人,以“重构星空”(Re-Constellations)为核心主题,汇集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45位杰出艺术家。他们将共同在杭州这座古老的丝绸之城,通过纤维艺术这一独特媒介,编织出一个全新的文化天穹,探讨在全球化退潮、价值重构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南方”的文化崛起与当代艺术的未来走向。

2025年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展览主题: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重构星空”的主题灵感,源自一个贯穿人类文明的古老隐喻——将浩瀚星空比作经纬交织的纤维织物。不同文明对星空有着各异的想象与解读,这些想象与解读也塑造了各自独特的世界观:古希腊人在猎户座的星群中,望见了手持棍棒的猎人;苏美尔人将其视为象征力量的“天牛”;中国古人则通过“三垣二十八宿”的星官体系,构建起“天人合一”的宇宙秩序。然而,在现代性推进的进程中,尤其是193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古希腊星座为基础进行标准化划分后,众多非西方文明的宇宙观被系统性地边缘化,逐渐淡出主流视野。
2025年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本届三年展的核心诉求,正是要对这种单一“普世叙事”发起挑战。我们试图跳出天文学的既定范畴,将“重构星空”转化为一场认知革命的隐喻——它既是对既有艺术史“星座”的解构与重组,更是对“全球南方”文化星体的集体唤醒,推动其从“被遮蔽的暗星”转变为“自主发光的星体”。展览希望在全球化的逆流中,在各种单一叙事面临挑战的当下,能够像先民观星一样,在差异中发现关联,在断裂处寻找链接。

策展理念:深度批判与文化实践的交织

本次展览的策展理念,不仅吸收了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星丛”(Konstellation)理论和阿比・瓦尔堡(Aby Warburg)的“去中心化”图像学,更对其进行了批判性转化。展览将在展厅中创设《重构星空图集》作为平行的视觉理论场域,借鉴瓦尔堡《记忆女神图集》(Mnemosyne Atlas)的并置方法,将艺术家的作品与全球图像串联起来。但与瓦尔堡图版隐性地以欧洲为坐标系不同,我们的实践将拒绝将非西方文化作为“他者标本”纳入欧洲中心主义叙事,而是以“全球南方”的多元宇宙观为独立坐标系,让不同文明的星空符号在“去中心共振”中形成新的意义网络。
2025年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正如策展人姜俊所强调的,本次展览超越了单纯的后殖民批判,其突破性在于将艺术实践锚定于“全球南方”的现实政治经济进程。这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盛会,更是一个强有力的文化宣言,旨在证明唯有依托于政治经济的全球重构,文化层面的认知革命才能真正挣脱二元对立的枷锁。

档案装置:纤维织就的“图像宇宙”与认知枢纽

作为本届三年展的核心档案装置,《重构星空图集》是由策展团队制作,平行于艺术家作品展示体系的视觉档案。它既是对瓦尔堡图像学方法的继承,更是对其认知框架的革新。该装置以阿比・瓦尔堡《记忆女神图集》为原型,却彻底摒弃20世纪欧洲学术中的西方中心主义与殖民主义视角,以纤维艺术为基底,编织出一个可触觉、可感知的“图像宇宙”——在这里,每位参展艺术家如同独立恒星,其作品承载的独特图像谱系,恰似携带多元文化密码的宇宙质点,打破时空与文明的边界。

2025年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装置中的“档案图板”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并非割裂主题的物理屏障,而是认知网络的“暗物质”与“超链接节点”。通过这些图板,所有参展的艺术家被重新编组为1至5人构成的“恒星系”,每个“恒星系”都是一个自洽的“观念星座”,在“好邻居”非等级方法论的指引下,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表达形成“星丛式”对话。这种编排不仅实现了对既有艺术史中心化星座的解构性重组,更以具象化的方式,推动曾被西方叙事遮蔽的“全球南方”文化星体,从“沉默的暗星”转变为“自主发光的能量体”,让多元文明的视觉符号在纤维的柔软质感中,共同生成超越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文化星图。

展览亮点与2025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艺术家名单(全)

国外艺术家:

安妮•威尔逊(Anne Wilson,美国)

阿齐扎•卡迪里(Aziza Kadyri,俄罗斯)

赵素熙(Cho Sohee,韩国)

崔真、夏因(Choi +Shine,美国)

戴安娜•谢勒(Diana Scherer,德国)

荒川医(Ei Arakawa,日本)

格尔加娜·塔巴科娃(Gergana Tabakova,保加利亚)

易卜拉欣•马哈马(Ibrahim Mahama,加纳)

朱利安·克鲁泽(Julien Creuzet,法国)

卡里·迪尔达尔(Kari Dyrdal,挪威)

凯特·伊根(Kate Egan,英国)

金守子(Kimsooja,韩国)

莱昂纳多·奇亚奇奥 & 丹尼尔·贾诺内(Leonardo Chiachio & Daniel Giannone,阿根廷)

莱昂纳多·乌利安(Leonardo Ulian,意大利)

莱拉·卡德纳斯(Leyla Cárdenas,哥伦比亚)

露西·奥尔塔 + 豪尔赫·奥尔塔(Lucy +Jorge Orta,英国)

玛娜尔·阿尔多瓦扬(Manal AlDowayan,沙特阿拉伯)

玛丽尔·克莱蒙特(Mariel Clarmont,法国)

派翠西亚·伊斯塔柯(Patricia Perez Eustaquio,菲律宾)

索尔维格·阿尔伯格(Solveig Aalberg,挪威)

康瑞璟(Suki Seokyeong Kang,韩国)

 

国内艺术家:

陈若璠

陈芷豪

陈丽云(中国香港)

丁乙

高入云

郭锐文

何启如

林岚(中国香港)

李军毓 & 郭建平

李青

李娜

刘嘉琛

毛宇

孙艺芸

王杉羽

王小松

徐戈

徐向真

应歆珣

杨安

 

此外,展览特别委托Choi+Shine艺术小组创作的巨型蕾丝装置,堪称本次的核心亮点。所有艺术家的作品将在展厅中交织成动态的“观念星座”,让每一颗来自“全球南方”的“纤维之星”,都能在彼此的光华中,获得照亮他者的力量。
 
2025年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最终,这些作品将在杭州的艺术夜空里,共同织就一幅多元光轨并行的全新星图。这不仅是“全球南方”文化自主性的视觉宣言,更是人类在文明断裂的时代,以纤维为舟,驶向多元共生未来的精神图腾。

展览名称:重构星空:2025年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展览时间:2025.09.23-2025.11.02

展览地址:浙江美术馆(杭州市西湖区南山路138号)

2025年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组织架构

展览总监:应金飞

艺术总监:施慧

策展人:姜俊、黄燕、阿萨杜尔·马克洛夫、许嘉

指 导: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主 办: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美术学院

承 办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浙江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当代纤维艺术研究所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支 持

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

中国美术学院教育基金会

德英基金会


应金飞|中国 |展览总监

现任浙江美术馆馆长、浙江版画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导,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省“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委理事。


施慧|中国|艺术总监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发起人。

1986年开始从事当代艺术创作,作品以棉、麻、植物、宣纸、纸浆等纤维材料为特征,以现代艺术意义上的创作构架以及对材料运用的敏感和娴熟技能,使创作趋于纯化和成熟。她将传统意义上的编织拓展为一种视觉空间的建构,编织的过程被作为经验的流程,而成为一种“后现代的万物有灵论”的图像演绎,在当代艺术的层面上体现出东方精神的文化底蕴。

施慧曾参加的重要展览包括:第三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2000)、“生活在此时——29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展(德国柏林国家美术馆,2001)、首届广州三年展“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广东美术馆,2002),“间——中国当代艺术展”(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2003)、“我们的未来:尤伦斯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8)。并先后在德国汉堡HHLA展览中心(2006)、德国科布伦茨路德维希博物馆(2013)等艺术机构举办个人作品展。2007年获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奖、2014年获AAC第八届艺术中国年度雕塑影响力大奖。出版有20多部个人作品集《素朴之诗》《施慧》等。

策展团队简介

姜俊|中国|策展人

姜俊,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他曾毕业于德国明斯特艺术学院,后来获得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学位,2021-2024在上海同济大学做建筑学博士后研究。姜俊是第六十届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中国国家馆“美美与共:集”联合策展人(2024)、共同策划了“化作通变:第七届广州三年展”(2022-2023)、“时间引力— 2023成都双年展”。

黄燕 |中国 |策展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纤维艺术系主任。

2017年获博士学位,受Josef & Anni Alberts 基金会邀请做驻地研究,访学美国。著有专著《织物的嬗变》《数码编织艺术语言》。2013年加入杭州国际纤维艺术三年展项目组,曾担任第三届项目联合策展人,第四届项目负责人,现任2025年第五届项目负责人和策展人。

2004年开始从事当代纤维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师从施慧。至今已承担/主持系列国家级、省级课题,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同步策划并推进“中国当代纤维艺术教学研讨会”“纤维艺术新锐展”“纤维艺术国际讲堂(IPFA)”等项目。

个人创作强调对纤维与视觉空间、视觉符号的探讨,善于以富含逻辑思维的图式语言构建包含视角维度、时空认知和逻辑概念的抽象艺术语境。以架上装置和空间装置为主要面貌,包含影像、灯光等媒介的涉入。近期主要关注数码编织技术和数字纤维领域的视觉成像研究。


阿萨杜尔·马克洛夫|保加利亚|策展人

阿萨杜尔·马克洛夫(Assadour Markarov)博士,是艺术家、教育家及策展人,曾在日本、英国、爱尔兰、芬兰等国讲学,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教授。

马克洛夫早年在中国接受艺术训练,获得中国书法专业学位,随后转向当代纤维艺术领域,并在英国与日本持续开展研究。其艺术创作涵盖绘画、版画、纸艺、书法、雕塑及空间装置等多个视觉媒介。其作品曾展出于第十五届瑞士洛桑当代纺织艺术双年展、第七届开罗当代艺术国际双年展、第十届波兰洛兹国际壁挂三年展、荷兰文洛邦默尔-凡-丹博物馆“迷人的纺织2”、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以及保加利亚国内和国际诸多重要群展。

作为策展人,马克洛夫曾策划保加利亚艺术家参加2000年与2001年西班牙马德里“ESTAMPA”版画博览会,联合策划2013与2016年第一、两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2017年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策划“丝绸与传统”项目,以及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发起并策划“万曼的耕耘“展览与“万曼与纤维艺术教育”研讨会。近年来,他策划了“从东到东——当代版画交流展”(2021)及“泥火嬗变——中保陶瓷当代艺术交流展”(2024)等中保之间的重要艺术项目。

许嘉|中国|策展人

许嘉,艺术学理论博士,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教授,国际期刊《TEXTILE: CLOTH AND CULTURE》(A&HCI收录)副编辑及中国地区责任编辑。⻓期以来一直从事纤维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身为近年来颇受瞩目的优秀⻘年艺术家,她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创作实践能力和原创性艺术作品颇受学界赞誉,具有独特而广阔的学术发展潜力。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1 项,参与多项国家课题,主讲课程入选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多⻔课程入选“学堂在线”、“智慧树”MOOC课程与智慧课程。先后在国际A&HCI 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一级核心期刊 12 篇,出版专著《绣画——中国江南传统刺绣研究》,绘著《葵花宝点》,主编多部中英文论文集。

策划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纤维密码”国际艺术设计展、“颠覆之线——第五届纤维艺术新锐展”等国际展览。作品《阅读城市系列四》获得浙江省第十四届美术作品展览铜奖,作品《一家子》入选浙江省第十五届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女孩·男孩》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展。作品《外婆家的记忆》被香港M+博物馆收藏。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Hangzhou Triennial of Fiber Art)创立于2013年,是一个致力于当代纤维艺术研究、创作与展示的国际展览平台。由中国美术学院当代纤维艺术研究所(原万曼壁挂研究室)发起,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馆共同创建、联合主办,各届分别以“纤维,作为一种眼光/Fiber Visions” (2013)、“我织我在/Weav-ing & We" (2016)、”无界之归/Boundless Encounters” (2019)、“缓存在/BeingTheoria" (2022)、“重构星空/Re-Constellations” (2025)为主题。

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拟定于2025年9月23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览将使用浙江美术馆1-2层的1、2、3、4、5、6展厅,及部分公共与户外区域。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官方网站:https://fiberarthangzhou.caa.edu.cn

浙江美术馆

浙江美术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选址,亲自参加奠基仪式,并按下开工按钮,亲自推动修建完成的美术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到浙江美术馆调研指导,先后作出了“要在西湖边上建设一座一流美术馆,保护艺术,弘扬先进文化,在全国起到引领性、专业性的作用”的要求,“要把西湖的自然景致与美术馆的人文韵味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才是具有时代气息、中国气质的美”等重要指示。

浙江美术馆坐落于杭州市南山路西子湖畔,毗邻万松岭,占地面积三万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三万两千平方米。拥有各种规格的展厅十四个,其中恒温恒湿展厅五个,展厅面积七千平方米,库房区面积三千平方米。另有中央大厅、国际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鉴赏厅、贵宾室、美术图书文献中心、儿童美术天地、美术书店、美术材料用品商店、咖啡吧等多种配套设施。主要职能代表国家承担美术作品和美术文献的展览、陈列、征集、收藏,并利用美术和美术馆资源开展学术研究、教育推广、对外交流和公共文化服务。

浙江美术馆二零零九年八月正式向公众开放,自开馆以来,一直坚持“重在当代、兼顾历史,立足浙江、面向世界”的立馆方向和“公共性、多元性、开放性”的学术宗旨,围绕浙江近现代美术史开展一系列学术研究计划,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2009年成为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首批会员馆;2011年成为国际现当代美术馆协会成员馆;2015年成为国家重点美术馆;2016年成为全国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首批示范单位;2021年成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和浙江省“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集体。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