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里的“折象”
由著名理论家、批评家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中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王萌策展的“折象:王彦萍作品展(1992—2012)”于11月21日下午2时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开幕式由北京画院副院长袁武主持,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胡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理论家李建群、批评家贾方舟、杨卫以及青年批评家、理论家王春辰、刘礼宾、何桂彦、段君等出席开幕式。
展览是继1992年的中国美术馆之后,当代水墨艺术家王彦萍时隔二十年的第二次重要的国内个展,呈现了艺术家二十年的艺术风雨及思考探索,并以早期的“幻象”图像和最新的“折象”视觉为两大单元。艺术家的最新作品中,“屏风”是其最重要的元素和语言,是艺术家关注、使用的核心对象。屏风既是传统中式风格家居中起遮蔽作用的家具,又具有可折叠收拢的功能,王彦萍正是借助于折叠式屏风特有的扇面“起承”、“折叠”功能,将“聚在同一场域中的人物群体置于同一屏风承续之中”,从而在视觉构成与观念表达的双层关系中呈现“折叠”的意涵,并由此呈现艺术家眼中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具有神秘感的“屏风心理”。而在画面中,中国古代家具被巧妙安排在屏风的转折图像中,发展成具有艺术家个人心得的“折象视觉”。而艺术家画室、静物和室内外感受则统统被艺术家统筹安排在焕发东方意蕴的画面中,使得画面丰满、层次丰富。
在王彦萍的作品中,马列维奇、蒙德里安和包豪斯的视觉构成原理被广泛的应用,而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水墨大家卢沉先生的“水墨构成”的学术方向也脉络清晰,东方和西方的混合在她的画面中沉淀并交融,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
在王彦萍的作品中,马列维奇、蒙德里安和包豪斯的视觉构成原理被广泛的应用,而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水墨大家卢沉先生的“水墨构成”的学术方向也脉络清晰,东方和西方的混合在她的画面中沉淀并交融,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