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合川·钓鱼城国际新媒体艺术节” 以“重返”为名激活历史与当代的对话



重庆合川棉四
11月4日,首届“中国合川·钓鱼城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在重庆合川拉开帷幕。前一天的飞机延误、夜雾浓稠都阻挡了我们踏上这座距离重庆主城区20公里的小城区,但是西南地区的惬意节奏却没有阻挡这座小镇和当代艺术的第一次接触。

首届“中国合川·钓鱼城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开幕式

周褐褐 《驱散阴霾》 1分30秒 综合材料 2017

梁绍基 《补天》 影像装置 2014

刘佳玉 《海浪》 影像

张沐辰 《呼吸》 尺寸可变 微处理机、电子器件、防毒面具、声音、有机玻璃 2013-2015
合川由嘉陵江、涪江二江在城北鸭咀的汇合而得名,是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通向四川北部、陕西、甘肃等大西北省区的交通要道和“经济走廊”,也是成渝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重庆支撑的关键节点,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虽然已入11月,但这里树木依然葱茏,只是晨雾带来了暂时的些许凉意。首届“中国合川·钓鱼城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就在重庆四棉厂的旧址举行。时过境迁,当年的国企工厂,如今成为了当代艺术触发的起点,只有“深挖千伏特务,肃清敌特残余”、“为人民服务”等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口号依然提醒着来者,这里曾经背负着的历史。

徐跋骋 《没有天空的乡愁》 装置 2017

尼克·帕萨斯 《像个机器一样思考》 装置 2016

汤柏华 《莫高霞光》 7分18秒 实验动画 2016

张锰 《独流碱河》 7分7秒 三屏影像 2012

蔡颖莉 《亲爱的李屏》 摄影、装置 2017

蔡颖莉 《亲爱的李屏》局部
首届“中国合川·钓鱼城国际新媒体艺术节”由艺术家张小涛和中央美术学院王春辰教授担任策展人,并得到合川政府的大力支持。艺术节从7月6日起至10月6日开始征集作品,以“数字化、虚拟现实、在地实践、乡土、工业基地、生态、环保、未来实验室”为主题展开。展览分为主竞赛单元、中国高校竞赛单元、特别邀请单元、在地实践项目,全球参赛艺术家共516人,参展艺术家100人。其中竞赛单元评选出9位艺术家奖励12万元、组委会大奖(最佳实验、最佳观念、最佳导演)3人各2万元、新锐导演/创新奖3人各1万元、中国高校竞赛单元 学院奖 3人各1万元。

普林茨珀 《slow painting》装置

余春娜 《梅兰竹菊》 60秒 实验影像 计算机LED屏显示 2015

应歆珣 《无体》 影像、装置 2017

师进滇 《碳化的线》 装置 2017
在开幕式上,合川区政府也宣布“中国·合川首届钓鱼城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将纳入自2009年连续举办的合川“钓鱼城旅游休闲文化节”2017年的活动内容之一。同时策展人王春辰表示,以艺术的方式激活合川最有活力的英雄之城,通过图片、影像、模型、互动装置,探讨在当今全球城市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人与生态与日常行为之间的共生、共融与多元的可能。

周煜嵋 《甲乙丙丁》 装置 2017

马克西姆·拉马什《休憩的金龙》 800×2000×250cm 装置 2017

《休憩的金龙》

王维思 《LO-FI》 300×200×150cm 装置 2016
首届“中国·合川首届钓鱼城国际新媒体艺术节”的举办时间为11月4日-12月4日。

现场行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