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尔空间6位艺术家群展,试探灰烬深处灼手的余温
3月23日下午,去位于草场地的户尔北京空间看其新展“灼手的余温”,这间成立短短几年的画廊已于画廊周北京前夕更换了新的挂立式招牌,反射着北京春日下午“灼目的阳光”。
本次展览由策展人李泊岩担当策划,呈现了古师承、孙存明、杨健、耶苏、曾宏、张佳星等6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李泊岩看来,他们的作品各有所指,同时又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在琐碎的艺术环境中,艺术走向表象之域后,对外部世界做出何种反馈?又将走向哪里?
近几十年来的中国历史,之于这批多数为80/90后的艺术家,到底有怎样的影响,任何断言都是危险的,然而那些最真切的社会现实的影子却在他们的作品中表露无疑。出生于1990年的张佳星,目前生活在燕郊,他选择的正是那些日常中唾手可得的非绘画材料进行绘画,将时代的废弃物重塑为装置艺术。
孙存明(b.1985)将两条阳台水泥柱并置,并取名为《你的胳膊我的腿》,其中一条水泥柱被修复完整,另一条则保留着刚捡来时的状态;那条完整的水泥柱上,粘着嚼过的口香糖。这样的现实感也存在于古师承(b.1994)的作品中,他在精致的金色镜面上,用极接地气的Chinglish编造出几句荒诞的英文,翻译过来是犹如在背景地铁站地下通道内萦绕着的“请一个好人给我钱买一辆劳斯莱斯”。
孙存明的另一件作品中“集团”二字,似乎是截取自那些90年代的街边招牌,不过他却将这两个字竖向排列,并在背景处增加了黄色的圆圈。同样是有感于90年代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曾宏(b.1974)以上世纪国营企业建筑作为母题,用极其简单的画面,探讨禁锢禁锢与活动、绘画与机械之间的平衡。
在户尔北京空间的一层展厅,艺术家耶苏(b.1983)选择的是另一种具有时代基因的物品——快餐。他将某知名快餐食品塑造为永恒的雕像,不锈钢管串起来装满早已风干食物的快餐盒,在墙面上由于重力原因,留下一条短短的、却又不容忽视的划痕。
与之在物理空间相对的是一件不存在的作品。艺术家杨健将一个天文望远镜的星盘填埋在北京郊外荒野的土地下,而现场仅有一张他将星盘埋入地下时的图像。这件名为“不劳仰望”的作品,也将伴随着想要去挖掘这块价值不菲的星盘的观众的蠢蠢欲动的欲望而朝向难以预知的方向进展。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30日。